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钱春年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借助于问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大量无效问题充斥课堂,难度过高、坡度较陡、内容琐碎,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调动,仍是基于灌输式教育下的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思维方向受到束缚,难以产生独到的见解。教师针对知识的提问,以验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始终被学生牵扯着鼻子走,他们难以产生独到的见解。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认知层次的问题,以确定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的掌握情况。这是其他层次问题设计的基础,如果这方面内容的缺失,学生将无法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二是技能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技能。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获得零碎的、模糊的知识变得系统化、深刻化;学会分组讨论问题,教师予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层次的问题设计,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有层次、有深度的提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在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高于教材、教师传授的知识印象要更为深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课内容时,教者呈现一张画有蛋糕的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提出问题:“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用正方形纸平均分,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为什么3种折法不同,其中一份的形状也不同,却都用表示呢?”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后会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此时学生有了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借助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差异性的比较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教者将天安门的具象与印在纸上的平面图形进行对比,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自主构建问题的意识。
学生在探究层次性的问题中,如果依赖于模仿与记忆,获得的只有浅表的知识,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问题的本质设计层次性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探究数学中会迷失方向,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为学生指向。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结果的倾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感知、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实现思维的升华。如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者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提出问题:观察自己写出的5的倍数,说说有何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后发现,是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的数是5或0。教者再让学生在百位表内找出2的倍数,让学生说说有何发现,学生通过交流后获得“2的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教者追问:“在我们写出的这些数中,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5、2的倍数的特征之后,让他们对这些特征进行判断,从而体会特征的应用价值。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体验,通过递进性的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当前教育模式、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由“知识传递”变为“知识内化”,让他们由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好学,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他们会利用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活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在探求数学本质中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要通过生生之间的一线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享受。教师要采用定性、定量、弹性评价相融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获得自我提升,在讨论、质疑中形成共识。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探求、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建构,要树立问题意识,敢于猜想、敢于直言、敢于质疑、敢于探究。学习数学是克服困难、突破障碍的过程,学生经历坎坷,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引领他们有层次地探求。教师眼界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引领的深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递进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优化问题设计,以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