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倩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就已经十分明确地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题,就是要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受教者和宣教者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却过分强调宣教者的绝对权威性,而且采取传统的强制性教育方式来实现理论大众化宣传,忽视甚至否定受教者的主体性,受教者的主体性被压制、被忽视、被淹没。为此,要想加快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塑造受教者的主体,充分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就显得意义重大。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实践中面临着新形势的特殊环境,必须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是用易于理解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手段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大众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毛泽东也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感召大众的心志、凝聚大众的精神、引领大众的行为来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宣教者向受教者灌输、宣传普及大众化理论知识,促使受教者了解、掌握并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过程。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是一种满足主体需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不仅必然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必然要满足个体的需要。从个体来说,教育实践活动要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服务。受教者不仅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的主体。其作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主体,必须充分实现其主体性。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受教者运用在实践中努力学到的大众化理论知识的普及,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日益彰显和突出的受教者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有利于理论大众化的推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刻变化。
目前我国学术界大致是这样理解主体性这个概念的,认为“主体性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目的性等主体的规定性”[3]。一般来说,主体性是指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对自我认知和外在世界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有意识地对外在世界进行自觉主动的影响和创造性的作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属性是受教者的主体性属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要实现受教者掌握理论知识,就务必充分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充分实现受教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属性,促使受教者自觉主动的理解和掌握大众化理论,并转化为受教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内化为受教者自觉的思维和行为,对于有效促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总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推动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导致作为受教者的现代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作为受教者的主体性的实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发生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各领域的发展在我们的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受教者的主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作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经济自主权得到不断扩大了,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得到了丰富,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与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联系。为此,人们思想观念无法超越社会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不断发展。这个的发展昭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中,必然导致身处社会环境中的受教者的思想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的增强,即受教者的主体性增强。受教者的被动性不断消除,主动性不断提高,客体性慢慢消解,主体慢慢增强性,因为受教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各种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可以进行自主思考、独立选择。
其次,信息网络时代引起的巨大变革。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人的思想活动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更是快速的更新换代,造成现代社会传递思想信息的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宣教者与受教者所接受的社会环境理论的教育过程是一样的,平等地获得思想信息的机会,相同地获取思想信息的手段,降低宣教者和受教者获取的思想信息的差异,受教者可以主动自觉地对获取到的思想信息进行认真选择,改变以前那种被动单一地接受思想新的状态。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思想信息的传递方式的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让受教者在对自我认知和对外在世界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外在世界实施自觉主动的创造性的影响和作用,导致受教者的主体性的增强。
长期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着宣教者和受教者不平等,过分强调宣教者作为主体的权威性,宣教者被看作是绝对中心,大众化被看成是宣教者单向灌输、宣教者唱独角戏的单边教育,宣教者通过传统的硬性填鸭的方式来实现宣传,任意地以自己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替代受教者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而作为客体的受教者则处于绝对服从或被动的地位,受教者的主体性被忽视和否定,使得受教者对党的理论、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接受和服从的阶段,受教者无法实现从认同过渡到内化,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大众化的效果。目前,作为宣教者的主体绝对性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过程中遇到很明显的挑战,而受教者的主体性越来越重要和突出。
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提出了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主体性得不到认同。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现实的人”的主体性被压制、被扭曲、被淹没,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开展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决定于人的主体性发展。为此,在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才能更好的推动大众去了解、掌握、尊崇和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受教者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和实现,就能使受教者的思想与行为发生积极变化,并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认同、内化大众化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就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使得其大众化可以获得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受教者可以自主自觉地进行大众化理论的教育,不仅能把自己作为大众化理论教育的对象,还能把自己作为大众化理论教育的主体。这就是实现受教者的主体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宣教者和受教者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受教者和宣教者一样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合理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受教者也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普及的接受者,接受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导性。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民群众与宣教者一样都具有内在尺度。为此,这显示着有其作为大众化主体的主体性,必须在大众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才能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是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的宣传和推广,使大众可以了解、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自觉运用到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提高大众的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广普及,需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的教育中积极发挥受教者的主体性,促进大众化理论的推广。人类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往往影响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充分实现受教者主体性,对于把大众化理论变成受教者自己的自主自觉行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成效。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教者主体性的合理发挥必须做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不仅宣教者是宣传的主体,受教者也是和宣教者一样具有思想、有要求和有灵魂的主体。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中,宣教者不可能完全熟悉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对人们的认知水平、内心理论需求和思维能力等做到完全准确无误的掌握,宣教者如今已经失去了优先或垄断获得思想信息资源的权利,因为受教者和宣教者双方的变得更加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宣教者与受教者已近于相同的获取思想信息的条件,受教者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接受思想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各种思想和信息中主动做出选择。受教者已经能够实现在对自我和外在世界认知的基础上,对外在世界实施自觉积极的改造和影响。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受教者主体性,充分尊重受教者所具有的平等地位。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宣教者是主体,受教者也是主体。他们在相互交往、相互认识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增强双方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受教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各方面素质已经大大提升,不会毫无判断的接受灌输,盲目地迷信权威。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手段、不合实际的灌输内容已经遭到受教者的强烈抵触,远远无法达到宣传普及的预期效果。宣教者必须要从受教者的思想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受教者的内心需要、理论需求、认知水平和关注问题,并且要深入研究受教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还要必须懂得与受教者构建和谐友好的互动关系,要注重宣教者与受教者的双向互动,积极的教学相长关系,只有宣教者与受教者积极互动,两者实现信息互通、良好互动,就可以在双方的互动影响中实现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形成理解和共识,从而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理论上的偏差,最终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
只有在受教者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对自己的教育或者对他人进行教育时,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大众化的理论水平,促进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的积极改变时才能实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实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务必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进行自主自觉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取得大众化教育的实效。理论大众化过程中坚持受教者的主体性,使受教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体性意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新形势下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要求的大众化,使大众加深对其的理解、掌握、尊崇和力行,必须实现受教者的主体性,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3]陈海平.超越主体性——社会和谐的哲学底蕴[J].天府新论,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