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化同步”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4-08-15 00:45田安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现代农业现代化

田安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处,湖北黄冈438002)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根本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推进城乡改革联动,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制度创新”层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持续推进“四化同步”。

一、推进“四化同步”是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如何让农业得到发展,让农村经济得到繁荣,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是一个举国关注的课题。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三农”所具基础地位、所处历史方位,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社会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我们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推进“三农”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作出了“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这个要求也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做了明确。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四化同步”的提出,明确了城市与乡镇的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信息化的作用,提升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指明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可以说,“四化同步”是我们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推进“四化同步”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一些地方的实践情况来看,推进“四化同步”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下面三个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中国特色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存在着矛盾,但随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这个矛盾。所以说,农业现代化不是无限扩大经营规模,不是更换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要在确保农民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研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快改善农业设施条件、注重培养新型农民等方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二)“四化”协调发展才能同步

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一样,面临问题也不一样。信息化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加快覆盖的问题,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主要面临结构问题;城镇化处于加快发展阶段,面临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问题;农业现代化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最多。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中的短板。当前,“四化”不同步、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在大多数地方是普通存在的,这也是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把“四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制订科学的统筹发展规划。

(三)处理好“四化”与“三产”

推进“四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现代农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提出了一个很有见解性的说法,他说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的结合体,不仅仅是一产[1]。推进“四化同步”,必须统筹协调和正确处理好一、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农业公共事业和服务业,扩大农村就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说,要处理好“四化”关系,也要处理好“三产”,同时要处理好“四化”与“三产”的关系。

三、推进“四化同步”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是前提

坚持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建设道路,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目标思路。在这个前提下,各地要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发展程度、风土人情、科学规划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无论各地的规划方案差异如何,其中三点必须坚持。一是坚持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的“四生”功能定位;二是坚持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确保农民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坚持现代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要按照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思路给发展现代农业定位[3]。

(二)完善服务、改善设施是基础

一是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村经营体制,围绕推动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适应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培养壮大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增强公益性服务能力。二是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2011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7%[4]。

(三)科技创新、素质提升是动力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2012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 54.5%[5]。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为主的定位,把产学研、农科教密切结合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设重点农业科研机构,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调动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企业等全面参与科技推广;三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下功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

(四)政策扶持、资金到位是保障

制度创新是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我们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制度。在政策到位、制度护驾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多方调动社会资金注入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来。另外,在严格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出台良种购种补贴、粮食收购价格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支农政策。

[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制度创新 技术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4).

[2]徐必久,樊继达.把握两个趋向 求解三农难题[J].理论前沿,2005(20).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4.

[4]王政.201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7%[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 agri. gov. cn/V20/SC/jjps/201302/t20130227_3228485.htm,2013-02-27.

[5]王硕.2012中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已达 54.5%[EB/OL].人民政协网 http://cppcc.people.com.cn/n/2013/0207/c34948-20459946.html,2013-02-07.

猜你喜欢
工业化现代农业现代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边疆治理现代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