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人事管理法治化研究

2019-01-06 02:13罗娅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事管理教职工师资队伍

罗娅

[摘           要]  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校的具体表现。围绕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薪酬福利待遇、教职工培训进修机制、人事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提出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人事管理;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0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据2018年8月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官网所公布的《2017年教育数据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校一共是2631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有746所(包括本科院校426所〈其中含有独立学院265所〉、高职〈专科〉院校320所)。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民办高职院校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占比为12.2%;民办高职院校在高职(专科)院校中的占比为23.1%,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从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大会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由非学历的文化补习性质的培训逐步向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转变;从199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到200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的快速发展新阶段。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在内部治理、质量提升、模式培养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大胆且有益的探索,满足了老百姓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欠缺办学经验等原因也在办学和管理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薪酬福利待遇、教职工培训进修机制、人事考核奖惩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和治理方面存在一定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析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人事管理的法治化。

二、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队伍建设理念滞后,专业化人员偏少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的人事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高校人事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聘任录用、培训考核、奖惩任免、工资福利、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转岗离职等工作环节相互衔接得更加完善,人事管理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并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来优化配置自身的师资资源,但是现实生活中一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建构起“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他们的人事管理还是侧重在琐碎的日常事务处理上。另外,受限于自身“自收自支”的实际情况,有些民办高校没有“凭实力财大气粗”的底气,所以他们的人事管理队伍比较精简,管理人员需要身兼数职,如此一来应付日常人事工作可能就已经消耗掉了他们大部分精力,导致其没有心思学习或提升自己人事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

教师作为学校的核心资源,对高校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可是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面临参差不齐的尴尬。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来源主要集中在这几类群体,即公办高校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高校毕业生、拥有企业行业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员里面呈现年龄、学历、职称分布不均的现象。年龄结构方面,年纪较大和年纪较轻的老师普遍居多,而处于中间年龄阶段的教师较少;职称结构方面,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的通常是从公办院校退休的老教师,本校拥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人数偏少,新进年轻教师(往往刚大学毕业)绝大多数人是初、中级职称;学历结构方面,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人数太少、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多数,甚至在有些民办高职院校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了一半以上。另外,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引进困难、引进来了留不住等现实问题也对人事管理工作提出挑战。

(三)教職工培训进修机制不健全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专职教师队伍人数短缺,新进年轻老师基本上“招来即用”。试想,一个刚刚踏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6月份毕业参加某民办高职院校的招聘并被录用,然后经过暑期半个多月的时间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新入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即岗前培训),9月份就正式上岗、上课,其工作、教学技能和质量可见一斑。同时,考虑到经费投入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和员工也比较不容易得到培训进修的机会,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往往也是按照领导的主观意愿或者论资排辈来选择进修学习的教职工。学校缺乏科学完善的教职工培训机制,教职工就缺少能力和素质有效提升的渠道,这会大大限制教职工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事考核奖惩制度不完善

一套合理规范的人事考核奖惩制度不仅能够优化师资队伍、便于学校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而且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是,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流于表面和形式,一些学校的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比如就是学期末或者学年度末总结性地填一张表,人人几乎都能考核合格,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管理育人水平的监督。考核的最终结果也没有纳入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年终奖励、职级晋升等方面的参考,这对接受考核的教职工而言犹如走过场、无关痛痒。

三、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法治化的对策

(一)转变人事管理观念,提高人事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

高校人事管理的传统模式是着眼于日常琐事的处理,强调“以事为本”,可实质上高校的人事管理应该是关于“人”即教职工的管理,人事管理部门应该重视人(教职工)本身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之下再来组织、协调和管控其教职工以及与教职工有关的事。民办高职的人事管理部门也应当意识到本校的长远稳定发展离不开在校的每一位教职工,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观念,尽量关注每一个教职工的发展需要、诉求和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其个性和自主,不能用单一的管理方法适用于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制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人事规章和制度的时候,要充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充分听取其意见建议。同时,人事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法治思维,严格依照正当程序、法定权限和职责开展人事管理;定期参与人事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积极主动探求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法治化的新路径。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科学、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教学质量关乎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而优质的师资队伍恰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科研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把建立一支长期、科学和稳定的师资队伍纳入重要规划。针对师资队伍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可以会同学院董事会统筹规划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等高端人才引进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吸引“三高”人员前来应聘;积极倡导和鼓励在职教职工进行学历、资历和职称提升,制定有关奖励政策并落实到位,比如对教师继续进修、提升学历给予相应补助、学费给予照顾或优惠等;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高职称资源,开展“师徒结对”计划,聘请公办高校退休的高職称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师傅,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快速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

(三)建立健全培训进修机制,提升教职工专业素质

民办高校人才流失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基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许多在岗教师通过各级各类招考渠道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办院校或者选择脱产学习而离开原先的岗位,正是基于这个缘由考虑到教师的稳定性,一些民办高校不舍得师资培训上面的经费投入,更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导致青年教师不容易获得需要经费或者需要花时间的培训学习机会,就直接造成学校自己培养并且最终留住的高端人才比较少。从长远角度思考,学校不能因为忌于教职工有跳槽的潜在风险,就对教职工的培养培训持相对保守和谨慎的态度,相反,民办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因为这对提升教职工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民办高职院校应该设置教职工培训进修的专门资金,积极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参与相关培训学习,如果担心将来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对学校出资参与培训进修的教职工专门约定服务期限、签订有关合同;如果经费开支有限,学校也可以同教职工商议以双方共同出资的形式支持教职工的学习和进修。

(四)量化人事考核指标,完善激励机制,让考核结果发挥作用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过程中,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都是以对教职工的考评作为参考,考核的最终结果构成工资发放、奖金兑现、职称评定、优秀评选的依据。因此,量化人事考核指标,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对教职工的工作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与内容,体现不同的考核侧重点。比如,针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应着重考核其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材把握和钻研程度、授课实效、教研能力、师德师风;针对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则应侧重考核其学术态度和水平、科研能力、实际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针对辅导员要着重考核其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技能、开展班团活动与集体活动等情况及其成效;针对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应重视考核其教学管理、协调和服务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12).

[2]黄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高校办学治校[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10-1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人事管理教职工师资队伍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浅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浅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