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要求下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思考

2018-12-27 02:03高春梅邢云青冀世锋储鸣李娟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创新实践

高春梅 邢云青 冀世锋 储鸣 李娟英

【摘要】在工程技术认证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重审核要求下,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未来发展的需求,为达到专业认证及工程技术认证做准备。

【关键词】环境工程 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 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研一体化教学团队)(以提升工程能力为核心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54-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0 年6 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另外,2017年11月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要求通过专业认证的毕业生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设计和实施工程实践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2]。

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公约》,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

为此,通过深入了解《华盛顿公约》的本质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容和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本单位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情况,发现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专业的创新实践平台

初期由于学校空间有限,只有一个小型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后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也没有专门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了满足专业发展需求,临时搭建了一个综合实验室,主要进行部分简单的化学实验和水质分析实验,仍然没有专门的创新实践平台。同时,通过专业老师的不断要求,搭建了环境工程专业的污水中试基地(临时),满足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但不足以达到创新实践的要求。不论是工程技术认证还是专业认证,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没有空间和场地以及实验仪器,何来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改革手段缺乏多样化

现有教学方法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相关实验及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课程不能很好的展现和展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另外,教育部也一直在提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材建设质量,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实施。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前进,寻找合适的、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添加了学生参评老师板块内容,但学生在参评老师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根据自己的喜恶以及结业成绩来参评老师,评价的结果不能完整的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导致一些老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来判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可以更加真实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缺乏自身特色

全国几百所高校几乎都设置环境工程专业,根据教指委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所有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大同小异,这样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与水平。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亦是如此,没有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学院发展特色进行交叉融合,因此,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出路,打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工程专业特色。

为了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尽快达到专业认证要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快建设专业创新实践平台

平台的建设既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老师,老师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创新实践平台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也是老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以实践带动教学成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在课堂上学习不彻底的知识和设备流程,可以全过程的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工科专业重在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除了课堂的讲解之外,课外实验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全程了解工艺流程,熟悉专业知识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些不能亲身体会的设备或者工艺流程,可以借助虚拟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加强学习,弥补在实习过程中的缺陷;走出去,请进来,到通过专业认证或者985,211的高校进行参观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缺点;同时加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

三、完善評价体系

从教到学转变,由传统的讲授改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习,以学评教,避免了单纯的学生评教带来的弊端。通过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督促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

四、学科交叉,突出特色

上海海洋大学——百年高校,在水产养殖,海洋,食品等领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专长,2018年入选了国家一流学科,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学校特色,加强在养殖水,海洋污染,养殖固体废弃物,食品加工废水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既有自己的特色也跟学校的学科发展相结合,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培养和提高,一举两得。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本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达到工程技术认证和专业认证的双重要求和标准,既提升了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齐晓慧,王永川,董海瑞.仿真技术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5):99-101.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版).

[3]楼建明,鲍淑娣,傅越千.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40-343,

421

[4]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 2011(7):29-32.

作者简介:

高春梅(1976-),女,副教授,博士。

李娟英(1978-),女,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认证创新实践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