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2018-12-22 10:01兰岁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兰岁钰

[摘 要] 自新课标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根据表象研究总结内在规律和特点,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比较法不可或缺,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现地理知识的整合与重组,并提高知识点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根据表象总结内在规律和特点,从而掌握地理知识。根据新课标课程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比较法不可或缺,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现地理知识的整合与重组,并提高知识点学习的效率。

一、比较教学法的含义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鉴赏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在于“比较”“对照”“对比”“参照”。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内容或形式,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比较法主要包括因果比较、宏观微观比较以及已知未知比较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较法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整合与重组,提高地理知识的教学效率。

二、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1.结合宏观框架,对比微观细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比较方式,先让学生从整体或者宏观的角度了解地理知识的分布,然后再从细节或者微观的角度逐一细化每一个知识点,从而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欧洲和北美洲”的地理知识点时,教师可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首先是宏观比较方面,教师将欧洲和北美洲的地理知识分为位置、面积、人口三个方面,并让学生做相应的比较分析。其中一个学生如是回答:“在位置方面,欧洲地处亚洲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而北美洲东面是大西洋而西面是太平洋;在面积方面,欧洲面积是1016万平方公里,世界第六,而北美洲面积为2422.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在人口方面,欧洲截至目前总共有7.4亿左右的人口,而北美洲只有4.62亿左右的人口。”该生分析比较完毕,教师便引导学生们从微观上对欧洲和北美洲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进行比较,其中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和生物等一些具体的地理环境,而人文条件则包括农业、工业、城市、科技、交通等方面。在微观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又采取了分小组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小组间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从宏观角度掌握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异同点,还能够通过微观角度的比较,掌握一些地理细节知识,如此一来既能够锻炼学生们分析比较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2.结合因果对比,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知识虽然看似很繁杂,但是许多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逻辑)联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由因及果”或者“由果及因”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掌握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以珠三角地区和松嫩平原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个两个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首先,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完区域的定义以及区域特征的定义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尝试分析珠三角地区、青藏地区以及中国东部地区的区域特征。此时学生们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大约十五分钟之后,小组学生便得到了相应的答案。待每一个小组学生一一报告完小组的讨论结果之后,教师便如是说道:“同学们,根据你们刚刚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这种区域上的差异性是否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影响呢?答案毫无疑义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便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对比分析来看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到底如何影响到了区域的发展吧。”接着,教师便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对比图片,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以及矿产资源这几个方面分析对比珠三角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上的差异性,接着再结合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分析可能导致珠三角地区和松嫩平原怎样的发展结果。如此一来便能够从因果的角度对珠三角和松嫩平原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结合已知知识,比较未知内容

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递进式教学方式教学新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所谓递进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所要教学的新知识进行对比,从而为新知识教学做好铺垫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延拓和扩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所讲述的“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其过程如下:

师:“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水循环,现在你们来告诉老师,水循环的类型总共有哪几种,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生1:“总共有三种,其一海陆水循环,是指水在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往复循环;其二陆地内循环,是指水在陆地上的往复循环过程;其三是海上内循环,是指水在海洋上的往复循环过程。”

师:“回答基本正确,看来你们上节课的知识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和水循环一样,同样具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潮汐、波浪和洋流。”

师:“俗语里的‘潮起潮落和‘无风不起浪,说的就是潮汐和波浪,现在我们重点看一下洋流的知识点。”

接着教师便讲解了洋流的定义,并给学生绘制简单的几个示意图,然后再讲到洋流的分类——暖流和寒流。此时教师又问学生们:“同学们,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水循环分类方式,你们思考一下暖流和寒流又是如何来划分的呢?”

生2:“暖流是指水从气候较暖的地区流向气候较寒冷的区域,而寒流则是指水从气候寒冷的区域流向气候较暖的区域。”

师:“没错,你回答得非常棒,这就是暖流和寒流的劃分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再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水循环的知识点去猜想新的知识点,在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中有效地巩固了旧知识点,掌握了新知识点。

总而言之,对比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对比地理知识,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学生记忆复杂的地理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在对比的过程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索妮.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策略的案例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