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12-22 10:01邵红菊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邵红菊

[摘 要] 新课改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热词,这就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切点探寻中,教师要做更多的创新和努力。通过识图读文、适时建模、问题推演、实践训练等环节,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切入,为地理课堂创设更多教学契机,切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思维,形成重要学习激发动力,全面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切点

新课改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热词。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依归,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为地理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情境,对顺利塑造学生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一、识图读文,调动学生直观感知思维

地理教材中有丰富插图和地图,属于最为直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和地图,发动学生展开个性解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

1.整合地图资源

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对地图和插图有特殊观察兴趣,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对插图和地图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发动学生识图,为读文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支持。地图和插图类型众多,读图需要不同方法,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推介,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资源解读文本内容。

如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堂导入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人类信息图”“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图案”,然后让学生解读插图的含义。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并很快形成了共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插图,并让学生将插图转换成为框图,然后进行交流。为让学生有更清楚的操作思路,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操作,学生依照教师设计展开探究,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

2.实施图文解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以图解文时,需要为学生传授多种学法。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地图基本知识,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其次是对各类地图用途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找到读图的正确切入点。再次是巧用景观图,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景观图大多比较精美,具有更强视觉冲击力,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图例,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思维认知。最后是对多种图表组合进行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中。

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画视频,对地球公转进行图解。为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情况,教师拿出了地球仪,让学生具体操作:以讲桌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学生开始操作,并展开深入讨论。有学生说: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和自转相叠加,两种运动同时进行,而且紧密相连。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认知给出评价,并对地球公转现象进行细致讲解。

二、适时建模,促使学生理解地理现象

以建模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这个切点选择无疑是最为科学的。地理教学分点分块建模,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条件,值得我们教师做深度研究。

1.优化建模环境

所谓建模,就是建立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事物,对事物进行某种抽象化无歧义的书面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建模形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教师将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等内容放置到图示解读之中,让学生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体会地壳物质循环运动,并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褶皱、断层、背斜等地质构造图,理解判断地质构造情况。观察、解读、绘制形成一个学习体系,这便是建模操作。

2.创新建模引导

建模之后,教师需要对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模型之中,对建模中多种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对提升地理教学品质有特殊意义。地理因素众多,其内在联系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需要对多种制约关系展开针对性研究,找到各种因素排列次序,为学生作出细化分析。

创新建模引导,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实际展开。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建模学习: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气候特点。学生依照教师的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建模操作学习,经过一番讨论学习,很快就形成了学习共识。

三、问题推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推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促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1.精选探究问题

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地理问题开展教学成为常态设计,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多重分析比对,也能够成功调动学习思维,并在不断探索感知中形成地理认知体系。教师要有问题筛选意识,精心设计和选择思考问题,或者是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地理学习情境。在具体操作时,要明确问题目标,把握提问时机,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意识,丰富学习手段。

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投放悬疑问题:“观察相关插图之后,你能够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植物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这些差异有什么规律体现呢?”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展开讨论,并给出各自的理解,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演操作过程

问题推演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推导过程,體现事物的特殊性,在建模情况下展开问题推导,能够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高度契合。地理因素之间存在更多内在联系,展开推演操作需要有正确的切点,这样才能切准学生学习脉络,达成教学推进力量。

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对地理圈层间的能量交换进行推演,首先是让学生找到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热能交换,然后是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势能交换,最后是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化学能的传输与交换。学生通过系统性推演,很快就掌握了地理环境中能量交换规律。

四、实践训练,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实践训练设计,这是地理教学重要内容体现。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教法调整,优化训练内容,创新训练形式,巩固学生地理学习认知,形成显性学习能力。

1.优化训练内容

由于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生地理素质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需要正视学生基础现实,并给出针对性引导,不妨给学生设计一些选做性训练内容,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在《自然资源与人类》训练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布设了思考题、填表题、讨论题等多项任务。特别是分布图填写,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掌握了这一节内容的主要内容。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共性特征等概念解读,学生迅速展开学习认知梳理,顺利完成相关训练任务。

2.创新训练形式

地理课堂训练形式众多,教师需要作出科学筛选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多种题型进行综合性训练,才能从不同方位实现训练操作,以有效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课堂训练展开后,教师让学生展开问题接力训练活动:先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抽签决定同学回答,回答完之后由这个同学设计一个问题,由第二个同学回答,继续出题……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巩固。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教师教学需要创新设计,合理规划教学程序,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瑞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新课程,2018,(02).

[2]马昌凤.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J].高考,2017,(10).

[3]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1).

责任编辑 邓 振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