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平
摘要:“身体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人们才有精力进行其他社会活动。而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黄金时期。中学体育既是中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体育;身体健康;素质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速度不断增加,生活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中,人们的体育锻炼活动逐渐减少,身体素质逐渐变差,如何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学家探讨的热点话题。而体育学科一门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中学阶段又是学生们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阶段。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我们应该积极承担起提升国民身体健康素质的责任,积极推进中学体育训练活动,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民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具体的阐述。
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教育理念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在以往“唯分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体育在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了长期的忽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长期难以提升。因此,要想发挥体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作用,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
例如: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充分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积极争取体育课堂时间,坚决抵制其他科任老师的占课行为;另一方面,积极转变体育课堂组织方式,采用游戏教学、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拓展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扩大了学生们的体育课堂参与,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实现了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利用。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放松自我、增强体质,减轻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压力,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建立训练制度,实现长期锻炼
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能在一朝一夕之内完成的。因此,要想提升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就要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常态化,让学生们在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不是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间断性体育训练中无所适从。而要实现体育训练活动的常态化,就要将建立起完善而又合理的体育训练制度,让体育活动在制度的保障之下顺利进行。
例如:在初中体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积极联合学校其他体育老师向学校建议实施课间操制度并在校领导的支持之下将这一制度逐渐完善起来。在每天的第二节课大课间,全校师生就会在音乐的号召之下迈向操场,以班级为单位、以方队跑步的方式开始体育训练活动。同时,为了让这一早操制度的效率最大化,我让每个班级选出一名同学,担任跑操记录员,组成跑操质量考察小组。对各班学生出席情况、集合速度、精神状态进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每周升旗之时,我都会公布排名靠前的班级,颁发班级流动红旗。
在这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建立体育训练制度,让学生们将体育锻炼活动坚持下去,进而在不间断的体育锻炼活动中,逐渐增强自身体质。同时,课间操评分制度的实施,也引起了班主任对班级体育活动的重视,促进了跑操制度的顺利实施。
3、宣传体育知识,提升健康理念
要提升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就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自我提升意识,而要提升学生们体育锻炼意识,就要让学生们对体育健康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清楚的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成长的作用,明晰如何在正确进行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要积极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健康理念。
例如:在中学体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為了普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我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体育健康知识宣传海报。同时,联合本组其他体育教师成立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小组,编辑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手册、举办体育与健康知识比赛以及体育与健康主题征文等活动。
在这一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过程中,我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氛围,增加了学生们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了解,提升了学生们的健康理念,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提升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们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们的体育课堂参与,进而促进其体育锻炼加强,加深其对体育健康知识了解,实现增强其体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宜煊.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5):147+149.
[2]姜波.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