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
摘 要:现实生活中,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乃至人际关系的压力,纷至沓来。面对重重压力,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学生,坦然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积极健康的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关键词:压力;心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社会、工作、人际关系、生活的压力纷至沓来。有调查发现,91.9%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压力,62.7%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者极有压力。其中,女教师的压力更大。
一般的中学教师,每周都有十多节课,很多还兼任着班主任或其他工作。为了要升学率,平时就要加班加点,比考试、比成绩、比常规。可现在的学生,对老师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盲目崇拜,致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再加上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了学校上,对教师的管理和教育高度关注。再加上职称、家庭、子女教育等,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重重压力,有些老师可能就会表现得暴躁易怒、事情处理不公等,自然也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需的。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的身心保持适度的唤醒状态,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毫无压力的生活,往往使人懒散,缺少斗志。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也正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不断地奔跑,才很快提高了奔跑速度。而我们,正是因为职称、课改、教学等压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活在世,既不可自悲自怜,也不可自傲自满,要学会正确估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职称考试没过,没关系,继续努力;先进没评上,没关系,做好自己就行;学生成绩没考出,没关系,我们在德育、体育或者班级凝聚力方面更胜一筹……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的一边,接受并关心自己,无条件地接纳现实的自己。
再次,要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全面发展固然好,但成绩不是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高中、大学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对待他们,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求他们“取长补短”,而是应该“扬长避短”。比如,对于那些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有特殊爱好,而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如果你非得强迫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不是自寻烦恼、徒增压力吗?
第四,要积极进行角色调适,切忌“角色固着”。“角色”,指的是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生活的舞台上,没有谁只扮演一种角色。我们必须学会角色兼容,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持一定的权威角色;而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就要扮演学生的朋友角色;当回到家中,就要扮演好家庭中的父或母、夫或妻、子或女的角色。而如果角色固着,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职业角色搬到家庭生活中,或者把家庭中的烦恼带到学校,带到课堂,那么,带给我们的将是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
最后,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身心的愉悦。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现在仍然适用。只不过,现在的“革命”是工作、生活;现在的“身体”,强调的是“身心”。只有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我们才能面对那些所谓的压力,各个击破。而运动,就是获得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在运动中,心中的郁闷烦恼一扫而空,你会感觉自己精力充沛,感到自己有一种力量,一种自信,一种几乎可以让你拥有应付一切事情、挑战一切困难的能力。而这种感觉,也就意味着你能更从容地进行社交活动,更有精力地应付事业和生活上的各种事情。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业的标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保持愉快学习的心理,建立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志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高澄清.做一个快乐的学生[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汪笑梅.心灵的沟通[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