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花玲玲
数学课堂既有智的开启,也有趣的引入,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教师要以鲜活、有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要关注学生的多元表达,不追求同一的解读、同一的评价,要让学于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教师要挖掘错点,促进学生的反思,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教师以鲜活、有趣,与生活密切有关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要利用鲜活的资源、新颖的教法“吸睛”,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合理调配教学活动,满足不同的兴趣需求,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拓宽视域。如在苏教版五上《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天气预报视频片段导入,用温度计呈现三地最低温度数据,并提出问题:“盐城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与盐城相比,三亚的气温怎样?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与盐城相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三亚与哈尔滨的气温是一样的吗?如何区分零上18摄氏度与零下18摄氏度?”以情境展现背景,阐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生趣,产生探索欲望。
教师要依据学情,选取切实可行的教法,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的学习从被动转变为自觉,通过知识与方法的积累,能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跨越,也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如在苏教版五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者先呈现图片,让学生观察由多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表示1厘米)组成的三个平行四边形,说说涂色部分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数”出面积,边对二者的面积关系进行思考,产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欲望。经过教者的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会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分别标出它们的底、高,探析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者借助旧知学习新知,从图形的对比分析中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感受转化方法的价值,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对所学知识的同化、顺应并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同化方式各不相同,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优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权利,让异点呈现的数学课堂彰显自然生态。如在学习苏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将3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教者让学生说说该如何思考,有一名学生有自己的疑惑:“老师,有两边是2厘米长,还有两边不知道长度。”大家小声地议论着,此时有一名学生带着一丝兴奋,“我知道,那正好是三个边长,是6厘米。”教者故作疑惑:“哦?你是如何知道的?”“三个正方形的边长连在一起,因而这条边的长就是3个2厘米,2×3=6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6+2)×2=16(厘米)。”教者对这名学生“点赞”,“你真了不起,帮助大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此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教者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非常高兴地说:“一个正方形有4条边,现有3个正方形,就是有12条边,而两两相挨的部分共‘藏’起来4条边,因此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只有8条边,应是8×2=16(厘米)。”教者充分肯定学生,“老师真佩服你,能从这个图形而去掉重合的边长,再算出剩余部分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树立生本意识,鼓励学生的多样化表达,张扬个性、迸发智慧,让课堂产生无限活力。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放下戒备,能敢想、敢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回归。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运用多元的评价策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教师要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建构的特点、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内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让他们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等级。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潜能,挖掘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得以显露。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关注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次评价的机会,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变,为他们提供修正的机会。评价要富有个性化,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创造意识、实践能力,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将他们的制作发明、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记录下来。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价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赞赏,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
错误的价值不可低估,不因学生出错而加以指责,教师要正视错误,要挖掘错误的价值,要将之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从错误入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错误不可避免,教师要针对错点,分析其根源,为学生的发展指向,从而把握自己讲解的重点,避免学生在听课中出现认知的偏差。如“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面积都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多少?”有学生会自然地想到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2倍关系,用12÷2=6(厘米)。学生没有厘清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而出错,教师要结合画图,引导学生说出当这个图形等底等高时,面积存在2倍关系,但如果面积一样大、底一样长,那么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哪一个环节出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有效纠错,培养善思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教促学、以教促思,要以趣点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异点促进学生的多元表达,发展学生的个性;以错点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