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刘海艳
有效的导入能令学生的注意力瞬间聚集,能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增强,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运用媒体、语言、模型、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诱引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审视当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注重形式的“到位”,而与教育理念貌合神离,教师人为地编造虚假情境,让学生被动融入教师的情境中思考,使情境的设计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教师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但大多是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发言权被剥夺了。教师简单地复制生活,存在过度生活化的倾向,教师要把握有度,对生活资源进行筛选、加工,设计学生所需要的问题情境,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多媒体情境的使用走入误区,有些教师为运用而运用,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辅助的对象不合理,图形、定义、例题、作业一概由多媒体呈现,淡化了学生的观察、讨论与归纳,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设计过于花哨,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课堂效益;课堂容量过多,教师忙忙碌碌,学生没有自己去归纳、内化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效果。多媒体的使用不宜喧宾夺主,要突出辅助作用,为“学”服务,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要引领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去思考数学问题,或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味”与“生活味”调和,彰显出数学学科的魅力。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受到很多生活现象的耳濡目染,他们的印象深刻,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在苏科版七下《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张伯伯家一块地被分为四个矩形,分别种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农作物,长、宽如图所示,你能求出该地的面积吗?教师创设情境,将问题赋予生活背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审视图形,交流讨论,有学生将图形看成是一个长为(a+b),宽为(c+d)的长方形,则面积为(a+b)(c+d)。有学生将图形看成是由长为(c+d)、宽为a以及长为(c+d)、宽为b的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图形;或看成由长为(a+b)、宽为c以及长为(a+b)、宽为d的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还有学生将这个图形看成四个小长方形,在数与形的结合中感悟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算法。情境生活化,能让学生将生活问题带入课堂,让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能促进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又如在苏科版八下“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的一课的教学中,教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说说“明天会下雨”“2100年地球会被小行星撞击”“今天太阳会从西方落下”“(a-b)2=a2-2ab+b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小蝌蚪用肺呼吸”这些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知识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愿意去思考,才能产生探索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推论,从“求鱼”走向“学渔”。教师以情境引出问题,触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下“认识三角形”一课的内容时,我提出问题:请按照三角形边的关系画出三角形并标注字母,说说你所画的三角形按边的关系有多少种可能?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其特殊在哪里?学生分别用长度为3cm、4cm、5cm、6cm的小棒,取出三根,看能否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学生分为几种情况进行探索,根据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猜测。数学教学不是“教教材”的过程,教师要重组教材资源,用丰富的活动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历体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活动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手、脑、眼并用,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又如在《活动 思考》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一折、剪一剪,由长方形纸片得到一个正方形,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剪能得到正方形?由这张纸片还能剪出什么图形?教者让学生用火柴棒搭三角形,边搭边记录搭火柴棒的根数,学生通过搭1、2……个三角形,推算出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的根数。学生通过操作、思考、猜想、归纳等活动,产生深入的思考,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成为数学学习的“突破口”已备受瞩目,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方式、内容产生的影响,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于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探索数学知识,由“听数学”走向“做数学”,实现主动建构。教师以多媒体给学生带来多重刺激,变“苦学”为“乐学”,以生动的实例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如在苏科版九上《圆》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马拉车的动画,车轮有圆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学生就会产生“车轮为何是圆的”的思考,并饶有兴趣地带着这个问题去探求新知。教师利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化解难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这一效果的缺陷。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等软件,可以轻松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学生一起对比不同的函数图像,探索他们的性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情境根植于课堂,以情境建构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的理解表达,以情境引领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