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引领下的名师孵化新样本

2018-11-22 11:04杨一丹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管理机制

【摘 要】海门中专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通过分阶、分型的名师、优师个性化打造,探索“三阶三型分梯度多元发展、载体孵化多层面外炼内修”的名师、优师立体培养模式,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新常态”。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名师孵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0-0052-04

【作者简介】杨一丹,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海门,226100)科研部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职英语教学。

作为一所师生近万人的职业学校,海门中专一度面临着师资队伍发展的瓶颈。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需要,聚焦“三阶三型”名师、优师立体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实践论证,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名师、优师孵化新路径。

一、基于现实的原点追问——“我们为什么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名师培养则是师资队伍建设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海门中专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由于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合并后的专业调整、大批新教师引进等原因,师资队伍建设仍是学校发展的瓶颈所在:一是教师的专业结构和专业素质尚不能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研水平跟不上教学改革、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名师、优师队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学校该如何激发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促成师资队伍的优化升级,培养出一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这是我校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基于需求的目标朝向——“我们要做什么”

基于以上原因,以名师工作室为孵化器,推进学校师资建设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命题作文”。学校以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为试点,进行了名师工作室师资培养模式的积极尝试。通过探索“三阶三型分梯度多元发展、载体孵化多层面外炼内修”的名师、优师立体培养模式,解决中职英语教师专业水平跟教学改革、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有差距,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形成了成熟的教师培养机制,完善了相应的师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通过分阶、分型的个性化打造,促进英语教师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中职英语骨干教师。

三、基于过程的模式试水——“我们怎么去做”

(一)模式构建:“三阶三型”,分梯度多元发展

1.“三阶”分段演绎梯度动态成长。

名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教师专业结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职教名师工作室的亮点是“职业性”,因此,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立足专业建团队,基于职业定培养,将名师、优师的成长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员确定各阶段目标,应用PDCA科学管理方式进行指导、引领、组织、实施、监控、评估,使其成为不断超越、持续提升的动态循环发展过程。“成长”阶段——通过资深教师的传帮带,明晰成长任务,淬炼中职英语普适性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由“普师”向“良师”迈进,实现了“平原快跑”;“成熟”阶段——通过和企业、高校专家的结对,每位成员选择一到两个专业与基础英语课程进行融合教学研究,重点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消化、吸收、传递职业需求,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全面培养“双师”技能,使教师由“良师”向“优师”进发,实现了“坡道攀升”;“成名”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在专业领域有丰硕成果,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成果推广,务实、有效地与当地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相衔接,使教师由“优师”向“名师”冲刺,实现了“高原超越”。

2.“三型”定位催生多元优质发展。

工作室基于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认识,多角度、多元化、多渠道促进名师、优师的成长,形成符合中职英语教师实际的分段、分型立体成长线路图、时间表,不同“段”和“型”的培养途径各有侧重:立足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师的岗位需求,在成长阶段注重通过专家传帮带、各类培训进修、公开课展示、参加技能大赛、指导实习实训等途径提升教学技能,成为素质高、技能强的“技能型”教师;成熟阶段注重厚积教科研底蕴,通过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成名阶段注重形成专业发展特色,通过课程建设、项目建设、主编教材、出版专著、开展社会咨询与服务等途径打造“特色型”教师。特别鼓励有能力的成员全方位、多元化、跨越式发展,达到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二)管理体系:载体孵化,多层面外炼内修

名师、优师的培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巧借力、求助力、齐发力,孵化培养载体,形成发展合力。

1.学校倾力,“名师工作室”营造最优成长环境。

学校为名师工作室配备了最优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和制度,鼓励工作室开展项目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技能大赛与创新设计项目的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进、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制订了科学的培养规划,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铺路子”,大力支持成员参与产、学、研、用、培活动,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改方法和现代技术,掌握“工匠”技能。以“名师工作室”为磁力场,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地”,既让成员的专业发展有了可靠的依托,更为其发展困惑提供了过程援助,工作室成员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工作激情不断迸发。

2.专家给力,“专家服务站”打造最强成长引擎。

和高校、企业联合打造“专家服务站”,实现合作背景下的资源利用最优化和合作过程中的教學成果最大化,形成教学链、岗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指导。专家与工作室共同制订成员培养规划,一对一承担导师工作,帮助成员找到“成长点”;对成员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教学指导、科研指导、参赛指导、质量监督等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提高其实践能力;立足“职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共同制订工作室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室“创境、笃行、践知”的“职业情境教学”研究方向和“职业需求引领下的信息化英语课堂”研究方向,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各重点专业的“职味英语”课程。

3.团队助力,“名师俱乐部”构建最佳发展生态。

基于“互助协作、抱团作战”的团队管理思路,工作室每月举办“名师俱乐部”活动,为成员团队均衡发展创设了理想平台。一是变“孤研”为“群研”,俱乐部活动以专家讲座、成员汇报、教学沙龙、成果展示等形式,分享成长经验,助力团队均衡发展;二是变“盲研”为“明研”,为成员定制个性化“成长导图”,开出每月任务单,明确阶段发展目标,每个成员在俱乐部活动日“晒”目标达成情况;三是变“虚研”为“实研”,工作室将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业务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工作任务以“项目承包”的形式,鼓励成员组团进行项目攻关,俱乐部活动日同时又是项目成果展示日,成员以名师俱乐部活动为交流学习平台,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4.成员发力,“成长任务单”激发最强发展内驱。

以“成长任务单”为载体,强化工作室成员的发展内驱。成员到企业进行技能实践是“成长任务单”上的首选题,通过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和岗位调研,成员了解职业岗位对于中职学生英语素养的需求,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教学需求和自身发展的朝向;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是“成长任务单”上的必选题,成员通过亲自参赛和指导学生参赛,在比赛中体验职业技能的精髓和奥妙,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生职业英语素养提升,推进教学内容及时跟进社会主流技术,为“职味”英语课堂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及教学资源。

(三)机制构建:制度观照,多举措“三优”发展

在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下,工作室形成了名师、优师“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厚发展”的“三优”成长机制,通过“刚性培养、柔性培养、滚动培养、跟踪培养”的“四式”培养方式锻造优秀教师团队。

1.“三优”成长机制熨暖人心。

学校制定了《海门中专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名师、优师“优先”发展;制定了《海门中专教學骨干后备人选遴选制度》等制度,促进名师、优师“优势”发展;通过《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对工作室及其成员的考核评价,加大对名师、优师的奖励力度,“优厚”发展工作室教师。

2.“四式”培养方式驱动前行。

工作室通过刚性培养确保成员的学历职称、技能大赛、教学大赛、课程建设等刚性要求的达标;通过柔性培养进行人文关怀,比如尊重成员的发展愿望,满足其参加培训进修、参与教育科研的需求等,保证培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通过滚动培养为成员建立各阶段成长档案,引导成员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通过跟踪培养加强对成员各阶段成长的跟踪关注,及时提供过程援助,促进成员“螺旋式”动态发展,保证了培养方式的经常性、连续性。

(四)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多维度厚积底蕴

1.从文化单一向文化多元嬗变。

在尊重生命多样性的基础上,注重工作室成员的内涵发展,培养其软硬技能。通过多阶多型的个性化发展、差异性发展,用多个载体驱动发展、多把尺子衡量教师、多个专业融合研究,有效规避了中职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的单一性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单向度,使成员的专业发展呈现出“异”样的精彩。

2.从文化渗透向文化引领递进。

名师、优师的培养是一种文化活动,从研究方向、工作室理念等方面对成员进行文化渗透,到以“课堂文化”“企业文化”引领成员的发展,形成了被工作室文化浸润的“文化场”,同时合理嫁接西方文化,将英语教师培养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都融入其中,使成员真正做到“文武兼备”。

3.从文化缺失向文化生成转向。

工作室实施名师、优师培养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考评方式“技能挂帅”的做法,将培养过程演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建构过程、教学理念的创新过程、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专业发展过程成为成员师德完满、教学精良、精神愉悦的体验场。

四、基于成果的实践验证——“我们做成了什么”

(一)模式成型:从蹊径初探到策马平川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业务竞赛等,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多元化的协调发展,形成了“成长路径从单一走向多元,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齐头并进,专家引领与自我发展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探索出中职学校名师、优师培养的可行性模式。

(二)名师发展:从一抹亮色到精彩纷呈

经过卓有成效的历练,工作室成员发展成果喜人:在省“两课”评比、省教学大赛、省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中摘金夺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专业发展方面成果比较明显,实现了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同时工作室由校级升格为大市级,正朝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方向努力。

(三)专业建设:从蜻蜓点水到如鱼得水

文化课教师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参与向来是蜻蜓点水、角色缺失,而“职味英语”的研究让英语学科与专业亲密“联姻”,工作室成员开发了系列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畅通了校企融通的途径,为文化课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提供了范本。工作室成员普遍参与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投身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群建设等项目,与学校共发展。

(四)育人成果:从星星点灯到阳光普照

工作室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衔接试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育人成果丰硕。辅导的学生在省市级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均有出色表现,满足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预设目标,实现了从工作室成立初期“星星点灯”的“小满意”到建设后期“阳光普照”的“大成果”。

五、基于问题的深度审视——“我们怎么做更好”

(一)激发内驱是前提

基于“以师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师管理理念,工作室提出了“让专业成长看得见”的培养理念,对成员的专业发展“外压内促”。要进一步将工作室成员的“展演秀”作为名师、优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动作,在共同的发展愿景基础上,让成员自选专业发展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激发成长内驱,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培育特色鲜明的名师、优师。

(二)载体孵化是关键

培养载体既要体现学校层面对名师、优师发展的顶层设计,又要尊重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依托“名师俱乐部”“专家服务站”等培养载体,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工作室要依托载体,开展系列主题“微教研”,通过产生“微变革”,生成连续的“微成长”,形成广泛的“微效应”,以“微效应”的量变积聚出成员专业成长的质变。

(三)制度激励是保障

工作室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要注重“奖惩结合、激励为主”,根据成长任务单,对工作室成员的自我进修、业务学习、教学科研、教学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在工作室成员感受到成长紧迫感的同时,要立足人文关怀,对成员的发展进行激励性、导向性、纠正式评估,形成“有规有矩、有职有责、有展有演、有奖有惩”的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从而推动名师、优师的专业发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