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为了同一目标共同进行某种行为,这是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形式,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幼儿间的合作就是能在游戏、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沟通关系,在相互配合中实现活动目标。而构建游戏以其独特的操作形式吸引着孩子,他们在谦卑不争的轮流游戏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实现个性的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合作能力
作者简介:董洪英,四川省自贡高新区丹桂幼儿园教师。(四川 自贡 643000)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7-0113-02
合作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素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五六岁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在孩子们喜爱的各种游戏中,建构游戏是不同年龄段幼儿都喜欢的一项独具吸引力的游戏。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类型多样、不同质地、可随意变换、能反复使用的积木、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黏合等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游戏需求,体验与同伴一起玩建构的快乐,体验搭建完成后的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建构知识、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谦卑不争的轮流游戏中探索有效的建构方法,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实现幼儿个性的健康良好发展。
一、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通常五六岁,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只能自娱自乐,渐渐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私、好强、孤僻的性格悄然形成;入园后,由于娇惯或者内向等方面原因,不敢、不愿与同伴交流和合作。这些都是导致幼儿合作机会缺乏、合作能力普遍较弱的重要原因。
在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积极的行为上,幼儿发生积极合作行为的次数高于自主游戏,而消极合作行为次数则低于自主游戏。从参与积极合作的幼儿性别来看,女孩的合作水平一般高于男孩,这可能与女性天生健谈有关,通常情况下,女孩更有可能发生积极的合作行为,并且比男孩表现更好。当然,在合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纠纷就是意见不统一,幼儿表现为相互告状、相互破坏建构作品,一段时间内互不理睬等。
二、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指导策略
1. 前戏引导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建构游戏亦如此。在充分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下,交代合理的建构任务很重要。
(1)在幼儿进入建构区之前,引导幼儿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有关合作方面的儿歌、故事,如儿歌《蚂蚁搬米》《团结友爱亲又亲》《团结合作不忘记》,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只小猪盖房子》,等等。通过回忆这些儿歌和故事,幼儿心中的合作意识得以萌芽,懂得了和别人合作的益处,能产生和他人合作的欲望。
(2)提供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如果在幼儿玩建构游戏时没有选择伙伴的机会,就会在建构区各玩各的,甚至发生争抢搭建材料的情况。提供时间和机会给幼儿选择喜欢的合作伙伴后,他们的合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合作意识就会增强,在游戏中的矛盾明显减少。
(3)幼儿和自己的合作同伴共同设计搭建图纸。教师提供一些建筑实物图片和设计图纸,引导幼儿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讨论共同搭建的建筑主题、所需材料和搭建方法,幼儿各自提出建议并最终达成统一的结果,画出设计图纸。
(4)共同协商合作规则和角色分配。幼儿商量制定合作规则,如游戏中幼儿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商量游戏角色的分配,如搬运工、建筑师、总指挥等。
2. 适时介入讲方法。幼儿在建构游戏时,教师是否介入指导、如何介入指导,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幼儿在兴趣盎然地玩游戏时,教师不宜介入,这时做一位旁观者亦可。只有当幼儿出现游戏综合征时,教师才适宜介入。比如,幼儿不敢与同伴合作、不知如何操作、矛盾出现等情况发生,这时就是教师介入的最佳时机。教师介入有哪些可用方法呢?
(1)引导幼儿用商量性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在游戏中同伴遇到困难时,请能干的幼儿主动向自己身边的同伴说出:“我来帮你,好吗?”当自己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大胆地对同伴说:“请你帮助我一下,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别人的合作形式和方法。当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而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组的合作形式和方法。曾有一次,两名幼儿用垒高搭楼房时,每次搭到第二层总会倒塌,连续失败三次后,他们有点灰心丧气,很想放弃。这时,笔者立刻表扬旁边一组成功搭建土楼的幼儿,并请他们介绍自己搭建时的合作方法。其他孩子从中得到启发,开始学习同伴的合作方法,认真地搭建起来,最后成功搭到第四层,他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心中充满了喜悦,体验到了成功合作的快乐。
(3)鼓励幼儿积极合作。当同种材料数量有限,且被多组幼儿选用时,会造成大家都无法完成搭建物体的情况,这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合作、共同协商,可以采用多组合作或用其他材料交换的方法解决。
(4)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矛盾。大多数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纠纷都不会主动解决。当教师介入时,要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并且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若幼儿在总指挥、设计者、运输工、建筑师等角色分工结束后,又想改变自己的游戏角色时,可能出现某些角色缺失、个别角色超额,甚至出现幼儿争抢角色的情况,游戏便会无法进行。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猜拳”“轮流”和“女孩优先”的方法便诞生了。第二次进入活动区域后,幼儿开始逐渐自觉商量,协商角色的分配,并根据彼此事先达成的协议交换角色,矛盾就此得以解决。
3. 多元评价以肯定。评价在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每一次游戏活动后的评价对幼儿来说都非常重要,也是其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建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有两种:
(1)幼儿评价。幼儿自愿对自己和别人的合作情况做出评价,也愿意对其他幼儿的合作情况做出评价。幼儿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取长补短,学习更好的合作形式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
(2)教师评价。教师对在建构游戏中合作能力表现出色的幼儿给予表扬,对合作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4. 拓展延伸中提高。儿童某项能力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在当时的活动中,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教育的契机。在一日活动中巩固幼儿在建构游戏时获得的合作经验,他们的合作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5. 榜样示范力量大。一个积极的榜样能让幼儿健康地进步,一个消极的榜样只会让孩子陷入困境。教师可以是榜样,同伴也可以是榜样。
(1)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心灵是纯净的。教师间是否真诚合作幼儿尽收眼底,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并且以真诚为前提,这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合作影响。
(2)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他们会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观察,进而模仿。如果活动中出现有孩子合作的苗头,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机会给予肯定和示范,其他幼儿就会积极效仿。
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此,通过建构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能为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
[2] 刘美娟.合作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宋永艺,廖丽君.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3).
[4] 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1999,(9).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