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萍
重庆市铜梁区特殊教育学校
“互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阿里研究院结论)。在线就意味着互动交流与交际的广阔化,数据化即意味着化繁为简成为可能,会更加简明和便捷。这就是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生活常态,我们要习惯并且要不断地去创新。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手段,作为使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资源,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听障孩子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聋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面。
我国著名聋教育家、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聋校语文教学现状时,他说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在对高年级聋生读写能力调查中显示,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高于及格线,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成为普遍现象,阅读教学是聋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015年我校装上了教育云平台,实现了教学与互联网的对接。平台运行三年来,获取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特别是在听障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更直观、更有趣、更丰富,听障孩子们也更欢。
普通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一年级,通过与家人、小伙伴之间口语交流,已经达到语言意思上的理解,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把口语能力转化为书面语言,他们学习语言文字“形”在先,“意”在后,因此他们学习语言文字很多地方只需要老师提点一下就行。听障孩子从小存在听力缺陷,丧失了人类口耳相传这一传统简捷的习得语言的有效途径。他们的语言基础远远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部份的聋生在入学前,他们的语言能力仅仅是自然手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是一片空白。他们不认识字的“形”,也不理解字的“意”,要提高听障孩子的阅读能力,“形”和“意”的教学都很重要。
听障孩子与人交流多用手语的形式,手语生动、直观、形象、简单、表现灵活、便于理解。而语言文字做为一种抽象的符号,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全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阅读去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语言文字描述越具体、越生动,听障孩子理解起来越吃力。听障孩子平时喜欢使用的是手语,阅读的时候用文字语言,两种不同的文字符号,让他们学得慢,忘得快。因此提高听障孩子学习文字语言的兴趣,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培养听障孩子的阅读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表明,当人们对工作有兴趣时,其才能的发挥可以达到80-90%,如果兴趣低下或无兴趣,其才能发挥的可能仅20-30%。因此,提高听障孩子的阅读能力,促进孩子自主阅读,激发兴趣才是关键。仔细研究发现,教材中的我们学到的课文里,很多都可以网络上相对应的影视资源,如《总理辛苦了》《天安门前看升旗》《人造琥珀》《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把观看影视资源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孩子静得下来,看得清楚,读得明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又如歌曲《真心英雄》里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了风雨的艰难,才懂得彩虹的珍贵,这是一种人生体验。听障孩子因为听力缺陷,与外界接触面窄,获得的信息非常的单一,人生体验更是肤浅。如:紧张、慌乱、恐惧这类情感表达的词,他们很难理解,常规才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很难把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形象直观的表述出来。利用VR头显来一场实打实的情境再现,每到关键节点,结合相关的词汇,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阅读能让我们更快的获得经验技术,创新思维离不开阅读这一基础。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技术也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受益于此,我国教育领域开始推广新模式教学,3D打印开始走进课堂。让听障孩子能过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3D打印技术,为自己亲手做出一个合适耳模,是不是很好的体验呢?把阅读与动手相结合,做出一个个模型,借助科技把想象变成现实,那些拗口的单词,枯燥的专业术语,呆板的操作步骤,变成孩子们争相阅读的宝贝。
互联网新技术为现代阅读方式带来了新机遇,跨时空、大数据、交互性、个性化的阅读,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让它为听障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助力。
[1]侯苑英.有效运用影视资源为聋校中学语文助力[J].科持教育.2014.24
[2]陈坤.信息技术在聋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