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其
摘要:从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领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否则,数学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基于对此的认识,本文以“从现实生活中导入数学内容”“在知识整合中,把生活材料上出‘数学味”“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三大点论述了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效整合;“数学味”;价值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08
面对社会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给予有效整合,以培养社会人才的要求,其意义之大就显而易见。在此,笔者联系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阐述以下几点:
一、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
数学与人和生活三者之间始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而且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笔者对1-6年级的数学教科书“单册”作了调查,现列表如下:
从调查表中不难发现:数学原形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数学学习新奇、有趣呢?
1.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在現实生活中学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与计算是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否则,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又要通过计算在现实中得到应用,故此,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如在“4”的教学时,摘录吴晓敏老师(我校县优质课二等奖)的教学片断:
上课时,吴老师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了4粒水果冻?
师:老师口袋里有几粒水果冻?
生:有4粒。
师:我拿出1粒水果冻,口袋里还有几粒呢?(便拿出1粒水果冻)
生:口袋里还有3粒。(她又拿出1粒水果冻)
师:老师又拿出1粒水果冻,现在口袋里还有几粒?
生:还有2粒。
师:现在拿出了3粒口袋里还有几粒呢?
生:还有1粒。
师:老师又拿出了1粒,口袋里还有几粒?(4粒给学生看)
生:没有啦。(从4粒中,拿出一粒奖给课堂表现好的学生)
师: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粒?
生:手里还有3粒。
……
在此教学中,教师虽然没有说出“4”可以分成“1”和“3”,可以分成“2”和“2”……而学生通过吴老师的教学,孩子都已感受到了“4”的组成,没有“十”“一”的具体说明,学生却感知了什么时候用加,什么时候用减。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现实生活的认识上,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易被孩子所接受,易被学生所领悟。
2. 在现实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中,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积累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有趣味性,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而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如“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中,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有一些体验,不存在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数学,才能学会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买主的不同角色,参与买卖,兑换找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正如卢梭曾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尔》中指出:“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问题。”
二、在知识整合中,把生活材料上出“数学味”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全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如,在数学第九册学习小数乘法的知识点后,笔者上了一节全乡公开课,课题是:“小学乘法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节本身是复习课,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如何上好这节公开课呢?(摘录开头片断如下)
1. 呈现信息、激趣导入
2. 课件出示:石砰信息
(1)出示石砰渔港图片
石砰渔港有几艘渔轮出海捕鱼,平均每艘渔轮捕鱼500.5千克。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什么问题吗?怎样列式呢?
(2)幻灯出示,石砰虾蛄养殖场
养殖虾蛄的王叔叔,一天可以收虾蛄225.6千克,每千克虾蛄卖8.08元,王叔叔一天可以卖多少钱?
……
根据上述教学设计,我们不难发现,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来上数学课,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好地展开思维过程。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一开头出现渔港码头美丽的情景,然后由船引出虾蛄,并由学生帮教师算算。……这样由学生在熟知的材料中发现问题,而问题正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质量的思维。而这样问题一呈现,对学生来说新奇、有意思,原来我也能帮爸爸卖虾蛄,算价钱,啊,学好数学真是有用处!学生如有了这种感受,作为复习课,其意义之大就不言而喻。
简而言之,生活材料与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通过问题的思考过程做生活理解,这正是教学工作的目的之一。
三、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现实生活,更不能与之脱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据调查,中国的学生可以在国际数学竞赛上胜人一筹,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却技不如人?究起原因,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数学教材中,很多地方无一不在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也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如笔者在教学“垂线的认识和画法”中设计如下(摘录最后片断):
……
四、总结激励,交流发展
1. 介绍垂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1)铅垂的沿用(多媒体演示)
(2)角尺的应用(多媒体演示)
2. 说说下图中哪两条互相垂直。
3. 不用工具你能估计下面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吗?
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由工具到无工具,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思维不受时空的限制,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同时学生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息息相关。
其实,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运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处理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从而运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可见,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整合,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在这一退一进之中,也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与生活关系的含义,在这一退一进之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石砰学校 32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