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人物形象考点的探讨

2018-10-13 12:10黄丽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融入人物形象

黄丽芬

摘要:本文对日常古诗文教学自觉融入人物形象考点作一探讨。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融入;人物形象;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84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考点进行教学不能刻意和生硬,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是为高考服务,教师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将考点巧妙地融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

下面我们就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人物形象概括这个考点来探讨。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形象。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四类: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分析;2.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 简要分析(概括)诗中刻画的形象;4. 诗歌的某一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结合考题特点,鉴赏人物形象的古诗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把握诗歌中的形象(以《氓》为例):

一、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有助于了解人物形象

诗人在诗里所塑造的形象、寄寓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内心的外露,真情的表白。诗的形象和主旨思想经常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塑造的形象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地将妻子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还原人物形象存在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分步骤诵读,初步感知形象

赏析诗歌必须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氓》出自《诗经》,距今年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让学生读懂很重要。课堂分步骤诵读可以这样进行:第一遍扫清字词障碍。在教师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例如四个通假字,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脱身。泮:通“畔”,边岸。第二遍疏通文意。抽学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知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第三遍读出自己的感悟。例如“三岁为妇,靡室勞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学生能够诵读此句初步感知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形象。

三、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形象特点

诗人塑造人物形象通常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行为来表现,当我们抓住了诗句中的关键词句,体验分析后,就容易把握其形象特点。下面是讲学《氓》的一个片段:

师:通过同学们对情节的概述,我们发现文中的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那么这位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品读文本,并注意下列问题,一会儿请大家发言。

(品读文本要求,你在诗中什么地方读出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和情感?请你按照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进行诵读)

生:痴情

师:你从哪儿读出“痴情”的?

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语句,让学生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个关键句的理解,和“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的理解,一步步走进文字,从而体会女主人公“痴情”的性格和形象。

四、抓住描写,仔细体味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时,要仔细体会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的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教师执教时先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让学生分析体会。

五、分析手法,加以联想,定格形象

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都是为塑造形象和表达感情服务,因此,从诗歌运用的创作手法中是可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师:“诗歌所运用的手法都是为塑造形象和表达感情服务,请你分析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举一例说明。”

生: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生: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女子容貌的衰老和夫妻感情的淡漠。

生:“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是对比。表现女主人公容貌前后的变化,还表现夫妻感情前后的变化。

教师小结定格形象,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广泛的自然景物,她天天接触,异常熟悉,一草一树都会引起她的感触。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这就是“比兴”手法,从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由“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到“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的变化过程。再讲对比手法,一看句法的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的“变心”和女的“坚贞”两个不同形象的对比。二看前后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

坚持一定能成功,因为坚持的路上人很少。语文教师,特别是乡镇高中语文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人物形象考点,对古诗文的教学一定大有帮助,这样便能有足够的时间提高乡镇高中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中学 5350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融入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从“意会”走向“言传”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