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2022-07-24 12:10杨思泉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人物形象

杨思泉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能让学生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教师要在深度解读单元导语的前提下,去发掘单元导语的助学和教学功能,研究教材,统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内的教学设计,使各篇课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教师要在教学中确保单元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整体性和系统化,力争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互补化与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單元整体教学 古典小说 文章内容 人物形象

如何在教学中理解编者意图,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开展整体教学呢?笔者试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本单元的选文为四大古典名著节选,语文课标指出,小说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在名著的阅读中抓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用多种方法读懂文意,梳理文章的脉络,感悟人物的形象,激发写读后感的兴趣,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应有单元的整体意识,整体驱动单元教学,逐层深入,逐一落实教学目标。

一、抓住单元语言文字训练要素,理解古典小说的语言

(一)搭好梯子

联结和运用小古文的学习经验,降低理解课文的难度。初次接触古典小说,遇到难懂的语言,学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开课初,教师梳理出小古文的学习方法,搭建与小古文的联系。在把握单元目标的情况下,教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从已学的《司马光》《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小古文的学习中提炼和总结语言学习方法,如结合上下文猜读跳读、抓住关键词、借助资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做到有章法可依,让知识系统化。

(二)调整顺序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一般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阅读课文”“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部分组成。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交流平台”,铺垫和整合方法,降低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让方法最初便服务于学生的学。“交流平台”归纳了古典名著语言的阅读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略读、借助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等方法。在本单元四篇选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训练点分散到每一课的教学中,由易到难。例如,在《景阳冈》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梢棒”“吊睛白额大虫”“筛了一碗酒”;联系生活理解“请勿入内”“请勿吸烟”等提示语;猜读“请勿自误”的意思;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店家”“客官”“榜文”等离学生生活遥远的词语。在《猴王出世》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瞑目蹲身,将身一跃”“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拱伏无为,序齿排班”。教师一课一得,习得方法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习得阅读古典名著语言的方法。

(三)不囿生僻

古典小说中一些生僻的字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生僻的字词或字词的生僻意思只是偶尔在某篇文章中出现,对于理解文意并不会有太大影响,只需稍做解释即可。在梳理词义时,教师无须让学生花较多时间去查那些生僻的字词或字词的生僻意思。如《红楼春趣》中的“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不用反复琢磨。

二、抓住单元选文的文体特点,读懂小说故事情节

(一)明确单元定位,建立文体意识

研判单元选篇,教师心中应有文体意识。本单元为小说阅读单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层引导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本单元中,教师应让古典小说回到小说的文本属性上,在单元的整体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文体意识。

(二)巧妙融合课后习题,助力梳理小说情节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几处课后习题,是根据课文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点。如《草船借箭》中的课后习题要求: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草船借箭》中,教师要依据课后习题,有梯度地设定达成目标的训练点,逐层落实“说一说故事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浏览全文,罗列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四位主要人物;二是要结合故事背景,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理清人物关系;三是要明确故事内容的大方向,不可忽略对故事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信息,如“三天十万支箭”“大雾漫天”等;四是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练说,鼓励和引导学生简要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依据课文的内容,整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搭建思维训练的框架,一步步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继而厘清和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依据课后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景阳冈》一文中,借助关键词“武松打虎”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猴王出世》一文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石猴称王”的片段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红楼春趣》,梳理课文的大意。学生由一篇、多篇到整本,走向更广阔的古典名著天地。

(三)巧借思维导图,厘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师心中应该有单元整体意识,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系统化。语文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拓展,四者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整体。有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环节的铺垫,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可借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情节和讲述课文内容。如在《景阳冈》的课后练习中,第一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填写课文的脉络: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故事的发展顺序,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去完善和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教师心中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巧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情节,在小组学习中分享故事的主要内容。由课堂走向课外,学以致用。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情节,讲述课文内容。无论是在课堂预习和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作业和课外拓展中,思维导图均是梳理古典小说情节、厘清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之一。

三、抓住单元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体会小说人物形象

(一)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人物形象

《景阳冈》中有大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前后文对照中,体会武松的形象。学生在“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中读出了武松的好面子;在“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中读出了武松的勇往直前、艺高人胆大。除了通过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武松固执、多疑、爱面子的性格特点。文章中,武松是英雄,也是凡人,人物形象丰满可信。作者这样写不仅不会削弱武松的英雄形象,而且会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在这些精彩的语段描写中,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语句了解人物的特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重视课堂探讨,在人物关系中感悟人物

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感悟。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语言细节去感悟,也可以放在众多的人物关系中去讨论。从《红楼春趣》对宝玉的语言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喜爱玩闹、率性纯真的充满孩子气的宝玉;从紫鹃、晴雯、袭人的人物视角中,贾宝玉虽是贵族公子,可他却有超越那个时代的平等意识。如文中,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在他眼里,这些丫头奴仆和他一样,是有尊严的生命,需要体谅、需要爱护、需要尊重。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在人物关系中讨论并学习,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感悟人物形象。

(三)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本单元的课文均是节选,对于初读者来说,没有“前情提要”,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显得尤为必要。如在《草船借箭》中补充三国时特定的局势,以及刘备、孙权联合抗曹这一故事背景等。有了相关学习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学生梳理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让诸葛亮、鲁肃、周瑜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又如,在《红楼春趣》中,选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他们之间或为兄弟,或为表兄弟,或为主仆,关系错综复杂,人物性格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需结合整本书,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假如不站在整本书的角度,学生阅读起来就难以深入,很难真正感悟贾宝玉的形象。

(四)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认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章回体小说,可利用回目,一篇带多篇,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认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草船借箭》中的曹操生性多疑,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更加丰满。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多角度认识人物性格,从《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读出曹操的战略远见、从《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读出曹操的知人善用、从《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读出曹操的足智多谋等,曹操的人物形象从而更丰满。一篇带多篇,习得方法,学生方能认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四、紧扣单元读写训练目标,以读促写和读写结合

教师应关注单元要素,对照习作目标,统整教学内容,加强言语实践,给学生提供前后关联、互为整体的写作实践活动。

(一)链接单元课文,解读习作要点

教师应先让学生们知晓,写读后感就是要抓住一个触动自己产生强烈感受和深刻体会的点,也就是抓住感悟点来写。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被书中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独特的场景和语言描写所吸引,课后都捧着名著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在本单元有梯度的训练下,学生阅读时已学会抓住文章中的感悟点,如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场景或一句话,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将发自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

(二)凸显题目亮点和掌握方法,输出阅读感悟

教师可以拟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来突出“感想”的主题,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五部曲——“点、引、议、联、结”。具体而言就是“开篇点题,引出感受;抓住感点,介绍内容;围绕感点,展开议论;结合感点,展开联想;总结感受,首尾呼应。”以此让学生搭建习作框架,理清习作思路。而在“联”的部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了,能调用自己的阅读储备,并建立自己的阅读储备和阅读思考的联结,从而更好地输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在作文实践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有读无感、读多感少、读感脱节等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写读后感上做到游刃有余。从课文教学到作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激发其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回顾本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古典文言小说时学会使用猜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读懂句意,能够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品读关键语句中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师由扶到放,在《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两篇略读课文中可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自读课文。教师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交流平台”总结了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阅读精彩故事;“习作”则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逐层推进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积累、去表达。

总之,教师应理解编者对语文教材功能的定位和意图,清晰单元整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要有单元目标、单篇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应一体化分级呈现,落脚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方能轻轻松松教语文,学生才能轻轻松松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彭金玉.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落地语文要素的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2).

[2]杨雪.基于语文要素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研究,2021(12).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人物形象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Should I Go on a Die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5-6合刊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