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中项目等级及“1+3”分级模型研究

2018-09-03 09:23李沛立高健陈浩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分级教材内容

李沛立 高健 陈浩

摘 要: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学校体育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设置状况进行梳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育教材中除基本动作技术之外,各个体育项目存在“项目等级”现象,项目等级中的众多亚专项运动内容可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排列、从低结构到高结构分级,存在发展顺序和逻辑关系。从学生、教师、教材内容三者关系及教学实用性角度划分,运动项目谱上亚专项运动可以分成启蒙型、诱导型、入门型3个递进级别。加之,作为基础教材的“基本动作技术”,体育教材内容整体上形成“1+3”分级模型。该分级模型建立能够改变教材内容建构中的诸多不足,教学实践中师生根据“1+3”教材内容分级原理能够区分教材难易度,精准选用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需求。运动项目等级的挖掘和教材内容4级选编模型是精准建构教材、精准选用教学内容和精准评估教学内容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在体育教学层面具有学理上和方法论上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教材内容;项目等级;分级;精准选择;分级模型

中图分类号:G 807.04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grade among various sports items in physical teaching except the basic technical movements. There are development sequences and logical relation among the numerous sub-specialized sports content in the grade ranging from low to high in level and structure. From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s and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practicality, sub-specialized sports items in the pedigre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rogressive levels, that is, initiation, inducement and entry-level, plus the first level “basic action technology” of the basic material, thus forming the “1+3” level model of the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whol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can change a number of deficiencies in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 construc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1 + 3” textbook content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ges, genders, levels of exercise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students. The research of sports project grade and the findings of four-level shunting model about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re an effective tool to precisely construct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 teaching content and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give rise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y and methodology in the asp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project grade;classification;precise selection;hierarchical model

所谓体育教材是指反映体育学科的知识和逻辑结构,能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供系统指导的一种学习、教学媒介[1],其中,体育教材内容重中之重当属运动模式和项目技能部分;然而,由于我国体育教材理论研究相对贫乏,运动项目结构模式和技能作为教材内容在理论建构上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致使运动项目教材内容改革一直无法进一步深入,甚至出现混乱和错误的现象。通过对体育运动项目发生学及其基本规律的再认识,即从运动项目发生、发展、最高成就表现和内在结构、运行模式等进行剖析,发现在体育教材内容中除“基本动作技术”之外,在针对某一体育项目上存在“项目等级”现象,一个运动项目可以分成啟蒙型、诱导型和入门型3级教材内容,并可建立“1+3”教材内容分级模型。该分级模型具有科学性、学理性和操作性,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项目内容选用策略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体育教材内容建设层面对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嘉兴学院图书馆等查阅了直接相关的参考书籍16本,分别以“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内容”“运动项目教材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5年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共150篇,检索博硕学位论文相关文献共66篇,在上述文献中选取68篇重点研读,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同时对《体育教学》2000年以后刊发的相关文献选取23篇重点研读,以作本研究参考文献。上述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较充足的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材内容建构的困境

我国体育教材建设一直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并注重教材内容的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发展性和差异性6大方面,在教材建设中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其排列、分级和选择使用方面仍有诸多不足。

1.1 体育教材内容划分上存在学理性和方法论不足

体育教材内容建构和划分上缺乏内部规律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级策略,缺乏贴切的教材内容难度递增或递减的排列技术。张晓林等指出,新课程改革后,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改革文件缺乏有效衔接,为各学段间体育教学层次不清、运行不畅埋下了隐患,致使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出现衔接不畅、前后重复、层次划分不连贯的问题[2]。李洪玉等认为,体育教材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认定,各学段教材内容编写随意性很大[3]。贾洪洲等认为体育象限教材排列与分布理论“没有体现时间概念,教材内容层次划分标准过于宏观,没有给出具体排列技术与原理”[4],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依据经验“统领”教材排列和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1.2 教师选择教材内容仍然有难度和困惑

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一线教师在教材内容选择的精准性、适宜性及教材内容难易程度评价上一直处于混乱和肤浅状态。教学实践中众多的学者如邵桂华、张晓林、陈新健、毛振明、陈德勇发现,有的教师墨守成规和机械重复[5],有的教师面对不同學段之间教学内容,出现衔接不畅、前后重复、层次划分不连贯现象[2],有的教材内容出现难易程度颠倒现象[6],有的教师无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时而难度过高,时而难度过低,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化等。另外,张磊认为,一味地追求众多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情境设计,一味地追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缺失教学内容精准依托与指引下,造成体育教学所有的努力陷入针对性不强、低效、无效的境地[7]。

2 体育教材内容“1+3”分级模型建构

2.1 体育教材内容“项目等级”现象

要建构教材内容分级模型,就要先了解体育项目中有一个被忽视的、甚至并未发现的“体育项目等级”现象。从运动项目发生学角度分析,任何一种成熟的或曾经成熟的专业运动项目都存在着发生、发展、保持、壮大或衰落的发展过程。这是运动项目发生学中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尽管运动项目因其内部因素诸如运动模式结构、运动规则、运动技术、场地器材等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变迁、劳动生产力发展等影响,造成该运动项目发展历程中出现时快时慢、有时暂时停顿、有时飞跃发展,或者有时在发展节点上十分清晰,有时发展过渡痕迹模糊现象,但从总体而言,发展是连续的、有难易区分的和存在高低的结构。体育教材中的各类运动项目发展演变具有共性。从大、中、小学学生发展水平和运动需要来看,体育教材中选用的活动模式,大多数不完全等同于成熟的成人化的专业运动竞赛项目模式,也不同于单一的、最初始的基本动作技术模式,其活动模式可以独立存在。运动的教育活动模式可以单一或复杂,结构性高或低,规则限制严格或松散,运动技术高难精细或初始简单,但这些运动形态均可被列入“亚专项体育”形态[8]。将同宗同源、结构相似、难度不一的这些“亚专项体育”项目按一定规律和需要划分等级,就会形成同一项目的“项目等级”。这里所谓体育教材内容中的“项目等级”,就是将某一种体育项目内容从低结构、中等结构到高结构排列与分级,从低水平、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亚专项运动排列与分级,便形成项目的连续组合体,即形成该种项目“等级”现象(如图1所示)。同一个项目中的不同等级教材内容,相互间具有逻辑性、序列性、积累性、方向性、发展性等特点。体育项目等级现象的发现,为体育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相互衔接地选编,提供了逻辑性基础。在体育项目谱中,保留较高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若干亚专项体育项目才具有教材属性。教材谱系上的运动结构模式和运动规则、基本动作技能,可以通过“小微式”内容改造,适合普通学生学习和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利用最多的内容,运动阶段性内容可以因学生而异,科学地、精准地设定,运动结构选用可高可低,教学难度可大可小,最终达到学生与运动教材内容匹配最优化。

2.2 体育教材内容“1+3”分级模型建构

分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现象之一,例如在体育运动中按运动参与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运动能力、竞赛积分、身体残障程度等的分级,但对于适用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体育教材内容分级需求及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始终缺乏方法论,没有满意的模式可循,没有标准评判的、粗糙的、杂乱的教学内容比比皆是。

一般来说,无论教学哪一个体育项目,学生都必须具有最初始的运动项目学习前置能力——基本动作技术。基本动作技术有多种分法,例如:有的分法是人们通常讲的移动、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动作技术;有的分法是指位移技术或移动技术(例如移动、跳、滚动等)、平衡技术或不移动技术(例如悬挂、平衡等)以及控制物体技术或操控技术(例如投掷、抓接、踢、击打、拦等)[9-10];也有的分法是移动、跳跃、旋转、摆动和平衡[11]。基本动作技术是决定运动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体育游艺和游戏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组合动作技术和连贯动作技术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专项运动项目的基础。

在专项运动项目等级中,项目演进总是存在基础性运动、过渡性运动、趋向定型稳定的运动和高水平成人化专业运动。通过对专项体育项目教材谱系结构进一步分析,并从学生成长、教师教学、教材内容选编三者关系及教学学理性角度划分,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种亚专项运动谱系中的运动项目均可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排列,存在发展关系、递进关系和逻辑关系,从低结构到高结构进一步分级。一个体育运动的教材内容可以科学地、清晰地划分为若干级别,从运动发生发展性、教学实践性、教师教学精准性、便利性和学生认知发展、兴趣发展等角度分析,认为一个体育运动教材内容可划分为“通用”的3个级别,即启蒙型、诱导型和入门型,加上体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前置的教材内容——基本动作技术,则体育教材内容可分为4个级别:“基本动作技术”+(启蒙型教材内容+诱导型教材内容+入门型教材内容),即可建构“1+3”分级选编模型(如图2所示)。

体育教材分级选编模型正是应学生诉求而产生,是将过去以项目为中心的“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学生努力适应教材”的教材建构模式,升级为以学生为本的“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级型教材内容→师生按需選用→运动教材内容与学生相互友好适应”新的教材建构模式。“1+3”这一教材内容建构模式从“高、难、繁”竞技运动范式走向“贴近学生认知能力”“贴近学生运动能力”“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适宜运动范式转化,从“模模糊糊差不多”“经验引领内容”的传统教材认定范式走向“标准化分级”的教材鉴定和选择范式转化,这种范式具有先进性、强调适应性、造就多样性,恰好与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有效解决“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精选不足”“教材内容低水平重复”“教学内容蜻蜓点水”“体育教材内容弹性化不足”等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启蒙型或诱导型运动前修课程内容作为基础准备,不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让学生直接学习入门型专项运动内容,教学效果多数不理想,甚至直接走向失败。

3 “1+3”四级教材内容各自属性和学理关系

3.1 分级模型中教材内容各级属性分析

1)基本动作技术主要属性。基本动作技术是完成一般生活和一般运动所需的基础性动作方法,包括位移技术、平衡技术和控制物体技术。教学中常与结构简单的游艺和游戏结合,形成有情节的体育活动。大、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教学安排,常常也会根据学生运动水平和教学需要,将部分基本动作技术列入运动基础训练、身体锻炼或体能训练内容。

2)启蒙型教材内容基本属性。其与诱导型、入门型教材内容共同组成某项运动的体育教材内容。启蒙型教材内容是指该运动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水平最低、结构化程度最低、涉及运动技术组型最少、运动目标指向简单意义、运动文化呈现最少,但高于一般性的、基础性的位移动作、平衡稳定动作、器材操作动作等基本动作技术的一个项目或项目群,具有明显的最低一级的“小微运动结构”特征。启蒙型教材内容水平在四级教材内容中仅高于基本动作技术内容,在具有一定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启蒙型教材内容高频适应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龄学生学习,跨越或远离这一级别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则会表现出低频适应性,甚至出现零适应性。

3)诱导型教材内容基本属性。属于该项目发展中的过渡性运动模式,是指作为教材内容的某项运动,其发展过程中处于启蒙型和入门型教材内容之间的运动项目或项目群。从学理性、逻辑性而言,诱导型教材内容是指运动项目作为教材后,其发展水平、结构化程度、涉及运动技术组型数量、运动目标指向意义、运动文化呈现级别等均处于该项体育亚专项运动发展的中间水平,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有启蒙运动基础条件,且高频适宜初中阶段和高中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

4)入门型教材内容基本属性。属于该项目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稳定的教材内容,具备该运动最基本的且较完整的运动模式和较多的运动技术,部分运动技术组合较流畅,且有一定的战术要求,体现该运动较多属性特征的运动项目或项目群。相对诱导型教材内容而言,其发展水平处于诱导型教材内容更高一级的,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有效规避高、难、严、新、险等现代竞技运动“唯胜”要素水平,但低于成人化、高水平竞技专业运动水平。入门型教材内容一般在学生具有一定专项运动基础时予以列入,且高频适宜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学生学习。

3.2 各级教材内容本体要素层面中的学理关系

1)基本动作技术具有基础性法则。位移技术、平衡技术和控制物体技术,是各类运动项目学习和训练的前置基础,其关键窗口期在幼儿早期至小学低年级阶段,在儿童中低年级体育教材内容中占重要地位。另外,在高年级运动素质练习时,也常常得到加强。

2)运动项目发展水平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运动发展水平越低;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运动发展水平越高;诱导型运动发展水平处于二者中间水平。

3)运动项目结构水平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项目结构越简单,项目模式越不完整;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项目结构越复杂,项目模式越趋于完整;诱导型运动结构水平处于二者中间。

4)运动项目稳定状态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教学内容编排越呈现丰富多彩,各种各样,且运动形态越不稳定;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越是趋向成人化的运动模式,教学内容越趋向成熟型,运动形态越稳定;诱导型运动稳定水平处于二者中间状态。

5)技术、战术组型数量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技术、战术组型数量越少,教学中越侧重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技术、战术组型越多,教学中越侧重运动能力和取胜能力的培养;诱导型运动技术、战术组型数量处于二者中间水平。

6)运动规则数量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运动规则数量越少;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运动规则数量越多;诱导型运动规则数量处于二者中间水平。

7)场地、器材数量、质量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师生可选择非标准性场地、器材越多,形态、质量差异较大;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师生可选择的场地、器材数量越少,场地器材越趋向成人的、统一的标准;诱导型运动场地、器材数量、质量处于二者中间水平。

3.3 四级项目在“教与学”层面中的学理关系

1)基本动作技术是专项体育运动的前置基础性动作,但不同于专项运动技术。基本动作技术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和掌握几项高水平专项动作技术而奠定的,促使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从事身体锻炼、体育休闲活动、专项运动和比赛活动。另外,基本动作技术也有教学难易和先后顺序之分,在同一个运动水平中,一般情况下,位移性动作比平衡技能更容易掌握,平衡技能比控制物体技能更容易掌握。

2)技术动作不同层次教学要求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低年龄学生的教学,对基本动作技术要求越少,甚至避免使用技能;越是靠近高年龄学生的教学,对运动项目组合型的动作技术要求越多。诱导型运动处于中间过渡形态。

3)练习难易程度存在不同区域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低龄学生、初学或体育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越容易练习、操作和行为表现,这些学生和运动越匹配;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高中或大学学生、有运动基础或体育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越适合练习、操作和愿意运动挑战,学生和运动越匹配;诱导型运动适配初中学生和高中低年级学生。

4)受规则限制程度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学生受规则限制越小;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学生受规则限制程度越大;诱导型运动受规则限制处于中等状态。

5)教与学自由度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教与学自由度越大,越容易实现创意型学习;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教与学自由度越小,越容易受制于现有竞技模式影响而形成被支配学习;诱导型运动创新自由度处于中等水平。

6)培养兴趣和取胜目标优先程度存在不同法则。越是靠近启蒙型运动,体育教学越趋向于培养兴趣优先,竞赛能力延后;相反,越是靠近入门型运动,体育教学越趋向于培养运动能力和竞赛能力优先;诱导型运动是培养兴趣和运动能力并举。

7)不同项目级别学生参与度存在不同法则。越是低结构运动,越是容易组织低年级学生教学,低年级学生参与度越高,相反,高年级学生参与度不高;越是高结构运动,越容易组织高年级学生教学,低年级学生参与度不高。

8)社会能力表现要求存在不同法则。越是低年级、低结构运动,学生体育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技能越薄弱;越是高年级、高结构运动,学生的体育精神表现越好,成员相互合作,越能够积极达成共同目标;学生参与诱导型运动时,体育精神和社会合作能力表现处于中等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体育运动分级模式可以指导体育教师预判和检验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感受和运动表现,具体学生学练活动表现等级标度区分举例见表1。

4 体育教材分级评定基本方法

体育教材分级评定的基础方法可采用“等级量表”分级法。等级量表是通过清晰的成绩标准对各种运动教材模式结构、运动表现、技能水平、规则限制等进行区分的评级标度。等级量表方法简单、实用、直观和省时,多数体育教师能够快速接受和掌握。这种分级方法尽管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但一般不需要对运动项目进行纯物理性或纯数学性分析与统计,可使用文字描述或简略分数来区分运动模式与技战术表现,按照分级级数的归类要求来确定具体级别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2种评级方法。

第1种是定性评级。分清亚专项运动项目各级属性。启蒙型教材内容、诱导型教材内容、入门型教材内容各自具有属性,某一种亚专项运动可根据自身属性认归一类,形成递进的三级运动教材标准模式。例如,将教学要素诸如教学对象、运动模型结构、主要运动目的、技战术组合数量、规则限制、场地器材等各种表现特征按启蒙、誘导、入门3个类型评级,以此认定各种、各类的亚专项运动归属哪个级别,形成对应的运动等级集合。以教学常见认定的核心要素表现为例,运动项目教材定性分级等级量表见表2。

第2种是定量评级。将运动指标予以等级赋值。根据美国适应体育学者Sherrill对运动核心要素分类经验[12],并结合我国教学状况,设定亚专项运动教学内容要素包括:学生认知程度及兴趣爱好程度、学生运动能力与项目模式匹配程度、竞赛取胜目标强烈程度、动作技术技能难度、场地器材标准化进级程度、可控的运动量适应程度等,将这些要素予以等级赋值,以便按程度区分项目内容内部要素的“量”。例如,在对教材内容评定时,对运动学习无意义的评定为0分,启蒙型的为1分,诱导型的为2分,入门型的为3分,对学生学习不合适的为NA(Not Adapted)。普通学校运动教学内容定量分级等级检验表见表3。

5 结束语

在体育教材中,除基本动作技术之外,各个体育项目存在“项目谱”现象,项目谱上的众多亚专项运动内容可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排列、从低结构到高结构分级,存在发展顺序和逻辑关系。从学生、教师、教材内容三者关系及教学实用性角度划分,运动项目谱上亚专项运动可以分成启蒙型、诱导型、入门型3个递进级别,加上作为基础教材的“基本动作技术”最初一级,体育教材内容整体上形成“1+3”分级模型。体育教材谱系现象的挖掘和教材内容分级模型的建构是对现行体育教材理论的一个有益补充,是凸显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衔接的较好策略之一,是精准指导、精准评估教学内容建设质量和选择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和技术标准,是教材标准化建设、精准选用教材内容的应然之举,在体育教学层面具有学理上和方法论上的意义,是解决当前体育教学中众多矛盾的有效策略之一,能够融合运动模式和运动技术,促进学生想试、能学、会玩,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减少误用、方便选用、精准使用、创造使用,引导和促进体育教材内容向有序化、层次化、标准化、适宜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不同课型要求提供可参考及可选资源,例如为精讲精练、一般化学习和初步介绍等课型提供可参考和可选资源。

参考文献:

[1] 尤超英,陈津梁.体育教材内容优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0):118.

[2] 张晓琳,陈新建,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

[3] 李洪玉,吴云.教改视域下体育课程各学段的衔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53.

[4] 贾洪洲,陈琦. 当前体育教材内容排列理论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90.

[5] 邵桂华.突破重复:超循环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造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67.

[6]陈德勇.初高中篮球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5):50.

[7] 张磊.基于变异理论的体育教学内容分析及其设计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6):95.

[8] 李沛立.“亚专项体育”的理论建构及其应用价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68.

[9] 耿培新,梁国立.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9.

[10] 约瑟夫.温尼克.特殊儿童体育与运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4-92.

[11] 程传银,杨小帆,刘雯雯.新西兰“人体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1):104.

[12] SHERRILL C.适应体育[M].台北:美商麦格罗.希尔出版社,2001:338-340.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分级教材内容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