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

2018-09-01 09:39张成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死水里科夫文眼

张成忠

所谓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从课本出发,深入到文本的文字中去。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生成自己的内心体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因此,文本细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

一、利用文学理论,开启细读文本之门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文学理论对于阅读文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可以通过细读法、接受美学等来进行文本细读。如在欣赏古诗时通过品味意境进行细读;在阅读小说时抓住多重角色进行细读等。这样的理论对于我们细读文本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如闻一多先生的《发现》和《死水》,细读《发现》时就很容易感受到作者那强烈的爱国之情。诗人正是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细读《死水》时就觉得难以理解,通过这一沟肮脏的死水如何能写出一首好诗?我们知道,诗总是通过一定的意象来表现美的。然而《死水》这首诗美在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正是认为“丑”,其中却蕴含着“以丑为美”的艺术奥秘。诗人正是通过这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它的美。同样,表面上写得越美其中所揭示的对象的本质就越丑。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需要我们通过细读文本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抓住文本文眼,深刻理解文本的主旨

我们知道,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文眼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还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文眼有利于学生揣摩文意。所以,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来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当学生抓住“套子”这个文眼时,就能深刻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思想也好像是装在套子里。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时发现:别里科夫是一个思想保守、极守规矩的人,他每天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出现什么乱子。就连去世都是因为害怕自己被别人看清而选择终止生命。文本中这样的细节描写,容易让读者想象到别里科夫的心态、表情与动作。此时,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动作和对话的模仿。等到模仿结束后,让其他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种人会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出现别里科夫这种人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抓住文眼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就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樣的细读,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主旨。

三、课堂善于质疑,深入剖析文本

心理学研究认为,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基石。细读首先要亲近文本,认真倾听文本发出的声音,开展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适时质疑,从而为学生的细心解读打开思路。同时,这样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而进行认真的分析。

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列举祥林嫂生平事件,把祥林嫂的出生到去世都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厘清线索:“祥林嫂从幸福生活到沦为乞丐,最后在祝福声中死去。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死亡有自然死亡、意外死亡、自杀死亡与他杀死亡这几种情况。那么课文中祥林嫂的死属于哪一种呢?”对于这样的质疑,需要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从中找出导致祥林嫂致死亡的元凶。

学生很容易找到祥林嫂的死亡是由于封建礼教的迫害,并从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正是因为课堂中教师的质疑,引起了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才从中找出了正确的答案。

四、变化细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生活的经验让我们产生一种直觉,那就是经常做一件同样的事容易让人产生乏味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单一形式的细读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并不断创新阅读方法。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语言优美的段落,分角色细读等。实践证明,不同的细读文本的形式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为阅读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更多相关的资料来解读文本。

如学习曹禺的《雷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抓住文本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能把周朴园阴险、狡诈、虚伪等性格特征表现出来,让女生朗读鲁侍萍这个角色的台词,从而把鲁侍萍善良、淳朴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就会在表演朗读中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

总之,细读文本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意义重大。细读文本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高考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感悟与内化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

猜你喜欢
死水里科夫文眼
南极和北极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死水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探究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评《死水》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