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平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的,而不是单靠老师满堂灌!在“扇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就能很好的体现了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性;数学;几何图形
课始,老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去玩个小游戏: (课件)
“猜一猜”,当学生把第四个图形(正确的是扇形)猜说是圆形是便导入主题,引起学习兴趣了。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弧”、“扇形”、“圆心角”等术语的含义,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紧密相关,也与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有关。教师组织了四个探究性活动。
一、创作扇形
教师先让学生试画一个扇形,并提醒学生画图注意规则。然后展示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师生共同点评。接着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科学的制作方法(教师一边做讲解:先在圆上点两个点,沿着两条半径把它剪下来,就得到一个扇形)。(课件)
接着让学生按照这个科学的方法独立创作一个扇形(学生用在课前准备好的圆上创作扇形)。学生创作完成后,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是按照哪几个步骤来创作扇形的。然后,老师请一生到讲坛前讲一讲自己创作的步骤。最后,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一次科学的创作扇形的方法。
二、认识扇形各部分的名称及扇形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看书上是怎样介绍扇形的。(老师请学生回答)
生1:“AB之间的这条线叫做弧。”(教师要求学生拿起刚才制作的扇形指出“弧”。)
生2:“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教师要求指一指刚才制作的扇形圆心角,并用笔标出来。)
生3:“圆心的大小决定了扇形的大小。”(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指住扇形讲解一遍。)
接下来,老师提问:“什么是扇形?”一学生准确的表述了扇形的定义。然后,教师让学生集体表述,教师根据学生表述板书: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接着,请一生到讲坛前利用手中的扇形说一说什么叫做扇形。然后,让学生拿起自己创作的扇形,同桌互相说说什么叫做扇形。最后,教师让学生刚才学到扇形的定义去判断黑板中(學生作品)四个图形是不是扇形。
三、创作一个60°的扇形
师:请你在刚才剩下的这张纸片上做一个圆心角是60°的扇形。先思考要用到什么工具。(教师让学生举起工具,有的用量角器,有的用三角板。)
然后老师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说怎么使用这个工具。接着,学生开始独立创作。
师边巡视边提醒:“注意检查圆心角是不是60°,需要我检查的,也可以找我。给这个圆心角标上2号,刚才那个标上1号。”(是表扬完成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师:“举起你做的扇形,你做的是扇形吗?为什么?”
生:“是!”指着自己做的扇形说出扇形的意义。
师:“同桌互相说说扇形的意义。”
四、证明扇形与谁有关
师:“剩下这张纸还是扇形吗?”
生:“是。”
师:“把之前做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扇形分别拼起来,看是不是扇形?”
师生一起互动,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师:“把六个都拼起来,还是扇形吗?”
请一生到讲坛前示范。
生发现:“不是。”
师:“理由?”
生:“是圆。”
师归纳: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接着,教师出示课件:
猜一猜生:“第一个图形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扇形。”(这次因为学了扇形的定义,学生已经猜测到答案的可能性。)
师:“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三角形没有弧,扇形有一条弧。”
师:“拿出你手中三个扇形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扇形的两条半径长度是相同的”。
生2:“都在同一个圆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扇形是因圆而生。
师:“这三个扇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1:“扇形的大小不一样。”
生2:“圆心角的度数不一样,圆心角的大小决定了扇形的大小。”
教师表扬学生答得好!并归纳:扇形的大小跟圆心角的度数大小有关。
师:“拿出手中两个都是60°的扇形进行对比。”
师生共同总结:扇形的大小除了跟圆心角大小有关,还跟半径的长短有关。
练习活动:课件1和2:判断是否扇形?(师生共同探讨扇形的实际用途)
这个练习活动,学生十分活跃,把课堂气氛追至高潮!
这样的一节课,质量很高。可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整个思维都在活跃,在实践、探索中愉快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于红.《教学案例撰写攻略》2011(1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