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践探索

2018-08-25 08:51肖晓鸿李尚发田琴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肖晓鸿 李尚发 田琴

摘要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4)的要求,我院正在积极响应和探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针对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提出了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大力培养适应眼视光技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为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眼视光技术 职业教育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j.cnki.kjdkz.2018.02.027

0前言

“学徒制”历史悠久,在增加就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师徒制”和“双轨制”,“师徒制”就是企业让一些技术能手或专业行家来担当学徒工的师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傅带徒弟”;“双轨制”则是校企结合、学工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体如下:(1)办学方有两个:学校和企业;(2)学生是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3)学习在两个地方:教室和企业相关专业岗位;(4)两项主要任务:学习和工作;(5)授课有两类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6)学生毕业须取得的两个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师徒制”和“双轨制”是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短板,也是制约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拦路虎,其原因校热企冷、制度缺失,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又不想为人才培养出钱出力,而学校又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货真价实的实践操作环境,造成一方面企业对人才需求如饥似渴,而毕业生又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业举步维艰。职业教育是未来“大国工匠”的摇篮,是践行“现代学徒制”的沃土,对“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有利于校企实现“双赢”,有利于解决人才供求矛盾,破解毕业与就业的困局,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需要政府的主动作为和相关法律的支撑,但更需要我们职业院校大胆作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1“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1)更能体现职业教育“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教师教理论、师傅教技能的教育方式,它是以职业为中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2)理论和实践更加易于交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老师或师傅和学生之间相当于同一战壕的战友,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教学环境更加立体直观。“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师生和师徒在近似“实战”的教学情境下,通过项目学习,任务驱动等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4)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和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不仅使学生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还体验到企业文化的洗礼,在经受职业训练中,还不断地了解到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既扩大知识面,又开阔眼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职业素养。

(5)破解了毕业与就业的难题。学生可同时获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很多毕业生可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在企业的历练中也可以大大提升,使他们的社会责感和自我价值感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毕业和就业打通了道路。

(6)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实训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在顶岗实习培训期间享受学徒工资,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7)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不仅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了从教老师或师傅的素质,而且他们一般多为能工巧匠,学生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不仅可以学习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一种“工匠精神”的气质,这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我院秉承學校“以民政为特色、以康复为重点”的学科发展定位,确定了“以眼视光技术为校企合作典范”的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和探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我们在总结以往校企合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提出了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们聘请了精益眼镜副总余斌教授担任“楚天技能名师”,并与台湾宝岛眼镜签订了长期的订单班,充分发挥眼镜企业与学校各自的优势,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在“宝岛眼镜”等企业跟岗/顶岗学习眼视光技术的专业技能,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眼视光技术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实现了“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2.1校企双方目前正在共同组建的管理机构

(1)成立“眼视光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由湖北省眼镜协会领导、武汉地区眼镜企业高管、学校和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组成。主要负责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工作的重大事项决策,审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案。

(2)成立“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人员由湖北省眼镜协会领导、武汉地区眼镜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按照眼视光技术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标准、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学生评价标准,拟定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

(3)成立“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会。人员由武汉地区眼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职业道德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

2.2校企共同修订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突出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特色,结合“宝岛眼镜”的行业优势,坚持校企互通互学互进步的原则,围绕"32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理念,根据我院课程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校企共同修订了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2.1课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3年专业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2)课程突出“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强调特色化和规范化相结合;(3)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提升关键能力;(4)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融合,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2.2.2课程教学计划

(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热爱眼视光技术专业,掌握光学和视光学基础理论,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验光配镜,同时提供视觉训练、近视控制、低视力保健、公众视觉保健普及和咨询等服务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医技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学徒一准员工一员32'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招生即实现招工,學生毕业即实现就业;(3)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彻理论够用、实用,加强实践教学原则,结合企业需求,校企共同拟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4)课程结构:理论教学(40%)和实践教学(60%)。

2.2.3学生的招录

学生的招生宣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宝岛眼镜”在其所辖的店面都摆放着招生宣传单,在其官方网站滚动播放我校招生宣传片,并利用每次为中小学学生进行视力检测的机会进行招生宣传单的发放,为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招生可谓是摇旗呐喊,倾其全力。

2.2.4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1)基础理论课由本校教师担任,专业理论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几乎全部由企业指派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2)专业技能的学习以跟岗/顶岗学习为主,由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带队;(3)学生每周不少于四天的时间在企业跟岗/顶岗学习验光配镜的实践操作技能;(4)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工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5)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工合同,在实习期间享受学徒工资(1800元/月);(6)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7)学生毕业合格须取得国家初级或中级验光配镜师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毕业合格的学生企业照单全收。

2.2.5双师的培养

我们与宝岛眼镜、艾格眼镜和精益眼镜等企业密切合作,定期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以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暑期见习等方式促进教师向师傅转换。

3小结

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自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后,我校的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解决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还需克服困难、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学习和借鉴示范性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特点,努力把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