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之领
【摘要】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提高兴趣,轻松、主动地学习,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去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理清发展脉络,增强思想情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主动学习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師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如语言、挂图、图片及录音、录像、历史人物访谈、电影、电视、微机等情境创设出形象生动、立体动感的历史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去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情境创设,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尽量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和学生一起又是“演员”。教师深厚的教学艺术,风趣语言的精心设计与丰富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配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和大脑的功能,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如我在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李玉刚《国色天香》,在音域清扬的旋律中,再现了大唐盛世繁华的历史画面进行导入,配合教师的真挚、饱满情感语言,淋漓尽致地描述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不会深。借助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等情境教学,直观再现历史现象,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历史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图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可以把历史的资料展示给学生,通过感观的刺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实质,掌握内涵,理清发展脉络。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讲述中,对中英鸦片战争产生的背景和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中英两国战前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观念、军事力量、对外政策等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扮演中英双方代表。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中国必败的结论,学生通过课堂参与,既解决了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主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条件、特点、标志、成就、影响时,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搜集材料、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利用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真实再现的历史现象,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双方人物语言的对白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英法联军的暴行,学生们看后顿时情绪高涨,义愤填膺,比我无论怎样的描述都要好得多。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误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顾及于五花八门的图片或振奋人心的视频中的乐趣,看个热闹,当看完之后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不仅提不出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长时间不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因此说,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播放一段视频:富人说,我把“全球化”穿在身上,吃在口中,坐在身下,听在耳中,敲在指上,咱就是“全球化”的主人;穷人说“全球化”把我挂在空中,踩在脚下……鄙人成了“全球化”的奴隶。看罢,学生自然会思考这段话有没有道理,其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由此顺畅地导入“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展望”教学。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思维本质。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新课改要求,不能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创建成功的情境、建立自信,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使历史课堂更加新颖、生动。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非凡的作用。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结构来确定情境教学,不可一味追求情境。如果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实际效果,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就演变成成了多媒体展示课,加之课堂充斥着大量历史信息和变化多样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被边缘化,完全成为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教学的基本特色。
[1]徐晓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中国教师,2014,(16).
[2]顾旺.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J].学子,2014,(23).
[3]夏彧.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