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会改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了增强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语文素养培育的重任,而且还要求师生重视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成为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从课堂入手,联系学生的现状与本土的民俗风情,以兴趣为向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促进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030
自从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机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初中语文学科。语文教育者在新时期的首要职责和使命,便是研究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让新世纪的接班人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汲取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探究能力。从教学实践出发,伴随传统文化的功能日渐突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比例也进一步增加。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进步的必然。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的珍贵思想文化与艺术宝藏,蕴涵了独特的民族精神特色,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永续动力。作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即为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合理地将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内涵渗透和融入语文课堂。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共同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培养初中生文化素养和综合品质的核心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效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不但可以改进现如今青少年欠缺道德观念和集体意识的状况,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以及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品质,进而推动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这也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初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初中依然是学生学习生涯总体的黄金时期,学生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为升入高中乃至未来的学习打基础。所以,为初中教学打造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显得尤为关键。在现如今,语文已显露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与核心作用。根据广大教育者的共识,语文是所有学科课程的基础。然而在初中语文关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教学中,依旧广泛存在着大量灌输式、不講究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学生兴趣匮乏,课堂内容同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教师盲目地灌输知识,并未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些均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和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将汉字趣味化,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不但属于一门知识学科,而且更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任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语言的文化渗透性因素。为了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汉语的美妙与汉文字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展开文化训练。例如,许多学生往往会对某个汉字为何如此书写产生疑问,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为学生简单介绍古典书籍出处,使学生清楚了解汉字的构字法,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这部分文字的起源,熟悉这些汉字的发展历程,并搜索汉字在发展进程中发生的一些趣闻资料。由此可能会发现,虽然某些汉字带有特定的偏旁或部首,然而它们在这些汉字中却富含多样化的意味。借助这种汉字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还能够从中窥探汉字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汉字认知水平。
(二)发挥教师引导功能,加强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
语文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中知识传授的参与主体,需要建构起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才可以科学地分析与拓展语文知识。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扎实的汉语言专业基础,才能为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学知识,引领学生自觉接受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默认为语文教师博古通今的同时,就自然会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更加乐意积极地参与投入到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围绕一篇课文着重分析从古至今文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理解,进而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也逐步深刻地理解和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社会历史背景。另外,教师还可以搜集课外材料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更加立体地学习整篇文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培养与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三)着眼于语文教科书,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品质
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诚信仁爱、刚正不阿与尊师重道等品格,佛学进退从容、荣辱不惊及自然清静的心境,均值得初中生仔细体会与感悟。然而因为中学生在校时间十分有限,并且语文科目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因而语文教师最好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着重培养初中生优良的传统文化品质。许多文言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依托和载体,记载了中华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教师不仅应使学生准确理解字、词、句的真实涵义,而且需要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的感染与熏陶下,更为深入地领会、解读、鉴赏或诠释文言文。在文言古文的讲解环节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使学生领悟古代或近现代文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哲理名言,理解他们身体力行的文化传递理念,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与尊敬。当然,语文课本中的众多优秀作品塑造出大量优秀的个人品质,教师可以将其用于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与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内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为培养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入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按照教学现状和内容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其精神的追求,进而推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实质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黄建荣.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6(4).
[2] 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