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2018-08-21 05:05曹迎春
学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移动互联网创新

曹迎春

摘 要: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广泛渗透给高校学生工作者带来机遇和挑战,加强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运用移动互联网络加强学生工作的思想引领,更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工作理念,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创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学生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005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终端和互联网相融合的产物,以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作为载体。移动互联网除了具备传统互联网信息海量性、虚拟性、交互性的特征外,还具有移动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构筑了一个全民即时交互的信息空间。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高达7.24亿,占比96.4%。学生作为社会前沿技术的先锋体验者,是网民中最大和最活跃的群体,占比24.8%。现如今,智能手机是大学生的标配,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利用智能手机移动查阅检索有效信息,移动视听音频、视频,移动社交寻找好友,掌上游戏等。而且,这些活动越来越占据其碎片时间。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等都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我们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运用移动互联网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学生工作举措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一、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对高校学生工作方式的影响

与以往传统的学生工作开展往往集中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移动互联网具有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iPad设备的普及使得学生工作突破地域、时间和台式机设备的限制,实现了信息在最短时间内的发散性传播,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生都能即时获得各类信息,学生工作者也能即时了解学生动态并给予有效的、精准的管理和指导。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相对于传统单一、单向的传统学生工作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跨越了时空屏障,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从而呈现出更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最便捷的对接,但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弊端。移动网络遍及校园,智能手机、iPad便于携带,使用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加便利,大学生容易沉迷其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专心于学习。很多学生甚至课上不听课而沉溺其中,大学生课上玩手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他们的学习成效必然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低头族”过度使用移动互联网所引发的对手机的依赖,导致他们视力、脊椎等都受到危害,也容易让他们忽视与身边老师、同学的日常交流,削弱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移动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多元性对高校学生工作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沿袭了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涵盖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供大学生学习生活使用,而且信息传播和交流摆脱了时空限制。每一个移动终端的持有者都能依据自己的兴趣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更进一步的。移动互联网还能够更加迅速地向大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讯息,帮助学生工作者使用最前沿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开展学生工作,做到了即时共享互动,从而为学生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强辐射力的平台和载体。与此同时,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也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价值观念存在于网络,交织在一起,这些信息林林总总,其中不乏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甚至一些颠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歪理邪说。在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里,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移动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辨别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为错误思想意识占领大学生领地提供了机会。而且,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者处于信息资源掌握的主导地位,他们可以有效地过滤掉负面信息,规避其对大学生的渗透和误导。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学生工作者不再具备获得信息的优势,若个别学生工作者不注重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素养的学习,可能导致学生掌握信息更及时和迅速,甚至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学生工作者的信息权威性受到怀疑,这对高校学生工作者开展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和社群化对高校学生工作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丰富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拓宽了我们的交往渠道和平台。同时,由于移动设备具有私隐性,一方面,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可以自由地演绎自我,彰显个性;另一方面,学生工作者可以跟学生进行即时的私下的交流,虚拟环境中,学生也比较容易卸去戒备,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使学生工作者能够更加动态、深入地了解学生。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集结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微信群、QQ群、微博,大学生思维活跃,事件参与热情度高,民主平等意识强,他们往往因共同的志趣组成网络社群,对各种时事、社会热点,以及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件发表观点和诉求,网络俨然成为学生表达意见的主阵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种社群化所引发的舆论力量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宣泄情绪、表达非理性的观点时,往往会带来很大的破坏作用,对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四、加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方式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一)运用移动网络加强学生工作的思想引领,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导向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始终。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多元,即时共享,各种价值观点充斥,学生容易被错误的思想意识所侵蚀。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结合时事热点、贴近学生实际的议题,借助移动网络先进手段,宣传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引领学生,针对网络信息所表达的不當诉求,及时跟进疏导,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更新学生工作理念,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增强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不满足于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追求平等和独立,各教育主体引导和监督的力量被削弱,这促使我们学生工作者必须要更新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研究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方式,提升熟练应用网络语言的能力,注重媒介素养学习,即“面对各种传媒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实现传统育人模式与移动互联网新时代育人模式的协同合作,保证学生工作公开公正开展的同时,通过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以及通俗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互动,不断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占领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新阵地,保证校园网络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学生工作的科学性

移动互联网络的移动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屏障,海量信息都能够即时传播开来,大到政治局势,小到资助、宿舍、教学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随时随地关注的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里,大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随意性强。鉴于此,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注重并加强新媒体信息评论员队伍建设、新媒体舆情监管队伍建设,并对他们进行移动网络技能、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素养的培训,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处处有监控,时时处处有跟进,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建设机制、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防止工作开展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左浪.“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新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4).

[2] 杨真.“互联网思维”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探索与创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3] 王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3).

[4] 吕玉金.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与实践[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移动互联网创新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