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荣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勤于动手、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注重反思,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实践;运用;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用题”这课时,教师先出示一条信息:为建设美丽乡村,镇政府准备美化街道环境,关心学校教育事业,对镇市场大街通往我校的3000米道路准备进行改造,在施工的招标过程中,县一建公司和县二建公司在众多的强手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如果县一建公司单独修需要10天修完,县二建公司单独修需要15天修完,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上面这些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生1:一建公司单独修,几天修完?生2:二建公司单独修,几天修完?生3:一建公司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一?生4:二建公司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一?此时相机引入“如果两个公司合修,几天能修完?”并引出工程问题,然后接着问:“这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解决?你想怎样解决?”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探索欲望高涨,在学生想学的情形下,探索欲望最强,最能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是最有效的。
1.乐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习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如教学概念时,让学生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让学生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分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为什么叫单位“1”?学生在质疑—释疑—内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得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2.勤于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才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教师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直径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进行滚动,从米尺的刻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圆的周长是3分米多一些,即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为了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分别用直径是4厘米、6厘米、8厘米的三个圆板作为学具,在米尺上做多次实验,从实验中发现“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心里就产生疑问:“这三个圆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有的学生又进一步发问:“3倍多,到底是3倍多多少?”“这个倍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小数?”这样,学生亲身实践,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维活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探索状态中。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动手操作,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会更牢固。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让学生学习画圆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①孩子们,想自己画圆吗?你会用什么画圆?生:用圆规。师: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于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②学生自己画一个喜欢的圆(半径用喜欢的数字)。③展示学生作品。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④小组交流,怎样画圆才标准?⑤学生汇 报。⑥教师小结画圆的方法。⑦展示学生作品。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表述、概括小结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敢于猜想,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猜想、验证等不断产生假设,进行推理,鼓励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猜想。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教师通过屏幕出示一个正方形,提问:“正方形的周长指什么?它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接着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继续引导看屏幕思考:①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②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学生在观察图后再经过一番思索,可能会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周长是直径的4倍不到或3倍多一点。猜想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学生经过猜想,都想亲手验证,急于知道正确结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在理解上就会较快消化。
4.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拓宽知识渠道,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利息”这课后,让学生在课后亲自把压岁钱、零花钱存入银行,并根据自己的存款形式和时间,计算出取款时能得到多少利息。让学生去调查银行存款的利率,为小东的爸爸解难题:“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你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存哪一种合算?”用知识指导实践,在用中学,可以强化知识的理解。
5.重视评价,讓学生在“评价”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在学生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后,安排游园活动来应用规律,准备好学习卡,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有规律的图案,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使用学具摆图案,还要完成学习卡里的图案设计。再让学生间互相进行评价,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把最好的作品在台上展示,让全班评、教师评。通过这种激励评价,学生反思了探索过程,从中获得了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所获取的知识,如在每节课结束都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学得开心吗?请大家说一说,比一比。”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进一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通过反思,学生的解题的思维过程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反思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勤于动手,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注重反思,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1]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版),2010(4).
[2]徐红霞.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J].教书育人,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