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突出表现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上,即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研究性、创造性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并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研究”的主动学习。对于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来说,就是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有效策略
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对学生们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的训练,而数学思维又是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就要求学生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与流畅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地选择,促使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会成为探究发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清楚每个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吸引学生进行探究的数学知识,调动起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强烈欲望。只有做到上述内容之后,探究式学习才有了进一步进行下去的意义。本文对指导高中生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这个影响依然是存在的。如果某个人对探究性学习十分有兴趣,这样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并且设置出恰当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对有益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对探究性学习不感兴趣,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之下,他不得不开始一定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他不仅不会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且一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他往往就会打退堂鼓。对于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来说,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效。所以,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数学史或者是数学家的奇闻轶事等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为了使学生探究的主动积极性持续而长久,教师还要在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学生所需要的高级需求,如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等。这样一来,学生进行探究性数学学习的活动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二、创设开放的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上面分析了在探究式學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注意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等。在这里,我们将具体阐述一下如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便保持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知道,科学研究与创造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而数学探究学习也常常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来出现的。因此,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将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种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情况,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出一个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对这个认知矛盾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学习到一定的新知识。现在教师常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主要有: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及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等。但是不论是哪种数学问题情境,其本质上都需要遵循“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探究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平常生活中木匠师傅是如何锯木料的,他们“画线”又是为了什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块具体的木料来向同学们提问如何进行具体的锯木料的工作。通过上面这些问题,使同学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在同学们进行一定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本次课堂的学习内容——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同学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含义。
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教师具体的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之后,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经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一定的探索,并在对这个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过程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探究性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发现问题的环节,我们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向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同时,在发现问题的环节,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因为有些问题并不是简单地观察就可以发现的,有时候还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之后才能发现,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此外,学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正确或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要主动对该学生的科学、合理引导,一方面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另一方面又可以引导学生去重新进行思考,从而最终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凭借他们自身的努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就要在旁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围绕解决问题的主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调动起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学生们解决完问题之后,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点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在本次课堂上的表现,强化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完善,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瑞兵.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张青雅.论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作者简介】
张沛丰,大学本科,从教8年,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