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教书是指将书本知识教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学会一定的技能;育人是指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还要注意“育人”。以此,今天我们倡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一、 引言
对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渗透文化的内容,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
二、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自私自利心较重,因此,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任,而语文学科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其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行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传统文化来熏陶、感染学生。因为,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感悟与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增加作文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形成一定的审美、感悟能力。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 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题材,运用优美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发人深省的意义,并且内容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技巧以及提高学生修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条分缕析摘古诗。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古诗词首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因为古诗词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学生学习起来总是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不明深意。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把已学的古诗词按照自己的喜好收集、整理到一本本诗集中,使每个学生变成诗集的“出版商”,学生可以为诗集命名,并且为每首诗写一份简介,包括作者、朝代及该诗的内容,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对该诗做出点评。对每本诗集鼓励学生为其写一篇“前言”或者“后記”,记录自己编辑这本诗集的过程及当时的心情感受。学生的诗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在班里互相传阅,在同学及老师的肯定中获得成就感。
2. 独具匠心品古诗。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可以先为它写一篇赏析作文,描述诗词的作者、内容、风格、语言等方面,也可以在作文中描述这首诗或者词对自己的吸引力,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其他形式比如舞蹈、话剧等方式展现出来,让教师和同学都感同身受,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二) 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教师或者学校可以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人画像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的名言警句的方式创设古文化情境。也可以专门在黑板报或者学校的宣传栏上设置一块“民族文化专栏”,可以在专栏上填写名人名言,还可以填写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供同学们阅读和品评。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古人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另外,可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或者课堂思考的时候给学生播放内容相符的代表古文化的音乐,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体会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美丽,在音乐中享受文化熏陶。
(三) 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借助这些传统节日,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端午节》时,安排学生查询和端午节有关的信息,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等等,对查询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并编写成报告。然后通过和家人一起选艾叶、包粽子、吃粽子等方式进行体验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特色。教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中秋等,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探讨研究,则能增加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近传统经典文化
经典是流传千年不会褪色的传统文化,却也不免晦涩难懂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使学生亲近经典,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就将传统文化以平易近人的形式进行传播,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将一部分合适的《百家讲坛》讲座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亲近经典”的活动,如“诗词大赛”等,或者在学校网站向学生提供《论语》《孟子》《诗经》《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篇章,使其接受原汁原味的经典熏陶……以这些形式使学生亲近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结合本土特色举办乡土文化活动;开设“古诗文兴趣班”,以爱好古诗文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掀起古诗文学习的热潮。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课堂。
四、 小结
总而言之,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特性,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同时也透过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无限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杨艳.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D].辽宁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张万祥,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天祝县朵什镇松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