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调查实践和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可知,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课堂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抽象的学科落实翻转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二年级;翻转课堂;实践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引领转化成了学生主动探索,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探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事业的发展。但是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应用得还不够成熟,整体应用效果还需继续提升,还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翻转课堂,以不断地提高其应用的有效性。
一、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应用翻转课堂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时,需要利用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会涉及平移和旋转这两个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图形的运动和旋转,学生记忆,练习题目这种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给学生留下预习的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商场旋转门,电梯上下移动,推拉门,旋转木马等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资料,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讨论,从这些物体的运动中能够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之后,再将这些物体抽象化,将其看做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再引导同学们探索物体平移和旋转过程中会有什么性质,学生记忆起来当然会印象深刻,而且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 重视预设与生成是应用翻转课堂的关键
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都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备课的过程中注重预设,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问题,可能会出错的地方,给出预设的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和生成,让学生能够达到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状态,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掌握某一知识,并愿意在此基础上实现纵向或横向的延伸,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几个苹果、香蕉、梨等水果,之后,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相互分享,将自己准备的水果平均分给身边的2个或3个好朋友,一位同学拿了5个苹果,3个梨,4个香蕉,准备分给自己身边的3个同学,分的时候发现,除了3個梨能够平均分之外,苹果和香蕉分了之后都会有剩余,没有办法继续再平均分,其他的同学在分水果的时候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问我:“老师,为什么会有剩余,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此时,我带领同学进入《有余数的除法》内容的学习,告诉同学们学习完此内容之后就能想到办法了,此时同学们都愿意跟随我一起学习,同时,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而且学会了分享。
三、 及时调整和优化是应用翻转课堂的保障
翻转课堂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说学生们自己探究不出来教师也袖手旁观,学生探究的结果偏离了教师预想的轨道也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调整和优化,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快乐,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依据往届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们在认识角的时候会将顶点认为是角,所以,在备课的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如何让学生知道角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个有顶点、有两条边的组合图形,而且整节课都是围绕此内容来开展活动,让学生反复记忆,加深印象。但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发现,班里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好,当我拿着一个三角板问学生哪个是角时,学生都能毫不犹豫地指出角,此时我认为再按照教案进行内容的讲解就没有必要了,就是浪费时间,所以,我及时更改教学方案,进行了有效的延伸,让学生看我们身边都有什么角,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对三角板、黑板、课桌、书本等物体的观看,学生发现了锐角和直角的不同,并愿意自主探索钝角、平角的性质和内容。
总的来说,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集中力不够高,对很多事物又存在好奇心,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落实翻转课堂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预设与生成,并不断的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转课堂应用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实现新的发展,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静.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师对翻转课堂认识的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吴峥.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模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永球,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白云区夏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