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范爱莹
摘 要:中国疆域辽阔,几乎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客家方言作为中华民族方言文化的一种,代表着千百年来该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特色。进入网络社会以来,由于网络传播中内容的多样性和海量性,方言由表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并且结合网络传播的多样形式、多种渠道,方言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形式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现今网络环境中方言的传播形式和特点,提出了全媒体推广客家方言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客家方言;网络环境;传播方式
1 客家方言简介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 和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台湾部分地区,总共200多个县市。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是不少外地客家人维持或仿效的对象。其中原因:
(1)梅县是客家先民入粤定居较早的地区,一直是州(府)治所在地。
(2)近代的几百年间,许多地方的客家人,是梅县一带居民迁移出去的。在他们心目中,梅县始终维持着近代客家主要聚散地或祖居地的地位。
(3) 梅县所在的嘉应州( 即今梅州) ,一直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这一带是客家意识最早出现的地方,目前仍然是客家意识最 强烈的地方。相比之下,赣南、闽西客家地区客家 意识产生较晚,是从梅州一带流传过去的,现今也不如梅州强烈。
(4) 梅县所在的梅州市客家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六县一市一区之间用客家话通话没有什么问题。梅县话在本地区有典型性,民间以之为“标准”。
2 网络传播客家方言的原因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曾是客家人的祖训,由此可见客家人坚守母语的决心。但是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出现,由于受普通话及周边方言(如广东、香港的粤语,台湾的闽南话)的影响,客 家方言正在逐渐的流失甚至消失。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结合网络传播的多样形式、多种渠道,我们立足客家地区,创新方言文化的宣传方式,探索通过全媒体运营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全方接触、了解方言的可能性,制定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式。
3 网络环境中方言传播的途径
在传统语言环境中,方言的传播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受限于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一种方言的传播总是集中在某一地域、某一人群中,并且由于声音的不易保存性,语言资料很难保存下来。
而在网络时代,方言不只通过声音,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一方面丰富了方言传播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方言研究留下了更直观、广泛的资料。
方言在网络上很大一部分也是通过音频传播的。除了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利用语音交流这一将传统人际传播转化到网络中的闭环传播形式,还出现了面对大众进行传播的音频形式,主要存在于网络电台、直播、歌曲、相声等之中,传播形式远远比现实交流丰富。
文字是方言进行网络传播的主要路径,也是最能体现方言魅力的地方。一部分方言中的词汇具有的特殊含义,具有一个地区特有的指代意思,其意思往往不能完全用对应的汉字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与标准普通话对应的“翻译”方式,并配以意义解释,实现了有效的方言转换,实现为人熟知的目的。
方言在图片中的传播主要是在配图中辅以方言文字说明,包括表情包在内的动态图片以及静态图片。方言在视频中的传播表现则更加多面,在短视频、长视频方面都有重要的体现。长视频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影视剧、网络综艺等。相较于长视频,短视频的社交属性满足了用户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来自各地用户自行将拍摄的短视频上传到各网络平台上,包括搞笑类、自拍类、新鲜事件类、风景类等,其社交属性增强了方言传播的范围,同时视频短小精炼满足了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增加了用户观看的几率,也同时为用户搭建了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的平台。
4 客家方言的全媒体推广方案
创建“客语新势力”微信公众号,设计公众号专属标志,并在新浪微博、知乎、爱奇艺视频、荔枝FM、映客直播等热门平台注册同名账号。
推出原创节目。结合爱奇艺视频、荔枝FM、映客直播、知乎等各个平台的传播形式,拟制作4档特色节目,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达到利用全媒体平台合力推广客家方言文化的作用:《每天学点客家话》:以爱奇艺视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客家语言类脱口秀,选择有趣、科学的客家方言词汇、俗语等,配上该词的发言、解释和情景运用,制作1分钟左右的趣味短视频;《阿妹,睡目目》:以荔枝FM为主要平台的客家童谣音乐故事电台,利用客家童謠故事等口头文化,配以舒缓的音乐,朗读、讲述温馨的晚安故事;《有料来料》:以映客直播为主要平台的客家方言文化直播频道,进行线上的客家方言文化推广与互动,如线上客家知识问答和客家山歌喊麦等创新形式;《客家话》:以知乎为主要平台的客家方言科普话题专栏,撰写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趣味科普文章,在专栏中进行传播。
建立互动机制,征集原创文章投稿,通过打赏模式鼓励有客家方言语言基础和兴趣的同学参与内容制作,提高互动性;与本校网络开发团队合作,开发第三方“评论墙”功能,同时利用公众号等平台的后台留言功能,实现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并从粉丝反馈中不断调整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建华.网络环境中我国方言传播的特点与路径[J].今传媒,2017,(9)
[2]周建新,柴可. " 客家摇篮" 的文化传播与建构———以《赣南日报》为中心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 11)
[3]汤韵旋.台湾客家人" 隐而不显" 及其文化危机中的族群反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 28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