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阐明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内涵与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分析教诊改工作存在重视不够、理解偏差和畏难不前等问题。提出顶层设计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转变角色履行职能;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为先,科学确立诊改的逻辑起点;融于常规工作,提高教诊改工作运行成效等推进策略。
关键词: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质量保证组织体系;目标与标准
作者简介:杨健,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45-04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2016年出台《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江苏省教育厅相继发布《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6〕14号)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启动试点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8年,“完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被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意义重大,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近2年,试点中职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努力探索,但教诊改工作进展不一,存在困惑与问题,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教诊改工作如何开展?教诊改工作的起点在哪里?教诊改工作机制如何构建?这些问题已成为各校关注的热点。
一、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内涵与主要任务
教诊改工作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中职校教诊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在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1]
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3个“一”,即构建一个机制:中职学校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搭建一个系统:搭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体系:引导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1]
二、中职校教诊改工作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一)重视不够,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不成系统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依赖于外部项目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被动发展,这已经成为各校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手段,至今惯性不止,影响着教诊改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教诊改工作重视不够,学校主要领导缺乏对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的学习与研究;试点中职校工作经验尚不成熟,各校开展教诊改工作缺乏指导,许多学校还处于观望、等待之中,教诊改工作尚停留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的阶段,其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
(二)理解偏差,“三全”质量文化建设有待推进
目前,对于教诊改工作,各校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不够,许多教师把教诊改理解为又一次项目评审,抵触情绪不小。一些教师将实施教诊改工作理解为是中层管理干部等几个人的事,没有认识到教诊改的对象是“大教学工作”,不仅有学校宏观层面整体工作诊断与改进,还包括中观层面的单项工作诊断与改进和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每个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自主生成质量、自主保证质量的自觉意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质量文化建设有待推进。
(三)畏难不前,诊改运行流程設计与执行不够严密
教诊改面向的是学校“大教学”,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质量监控等若干方面,[2]诊断点多,存在实施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和数据采集难等困难。此外,将教育部中职校实施方案中的6大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和99个诊断点与江苏省中职校实施方案中的5个诊断项目、25个诊断要素和273个诊断点进行对比,能够感受到国家方案的简约明了,省厅方案的高品质发展要求。但从各校实际出发,如何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的维度,增强教诊改工作的可操作性,尚存选择与定位的困惑。因此,诊改运行的流程还在摸索阶段,流程文件尚不完善,存在流程设计与执行不够严密等问题。
三、中职校教诊改工作推进策略
(一)顶层设计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转变角色履行职能
1.教诊改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就是需求者的满意程度,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自主保证,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追求“零缺陷”目标。中职校实施教诊改工作,将从依赖外部评估的被动管理转变为教学质量保证的自主治理。学校管理理念转变了,校内各责任部门、各人员的角色与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2.依据文件精神开展教诊改工作,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与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为了强化诊改职能,可将督导室改为质量管理办公室(或质量控制中心),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与推进包括质量监控职责在内的全校教诊改任务,负责教诊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工作计划制订和推进等方面工作。
要增设教诊改专项工作小组,按“五纵五横一平台”中的“五横”,设置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等项目组。以学校党政办、教务处、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学工处等处室处长为组长,确定改革重心,转变传统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模式,实施以质量目标与标准为基准,通过诊改流程和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产生内生动力的治理模式。并且要梳理学校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纵向五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各二级教学系部是质量生成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