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实践及反思

2018-06-11 11:48符福兴
职教通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共同体培训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一群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的个体和组织,基于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以情感为纽带、契约为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成员之间关系稳定、亲密的有机团体。武进区湟里、嘉泽、雪堰等地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农业部门,大胆创新,通过实施“双百双千”工程,或实行合作社+基地+农科教+农户的模式,或以科技示范户+农户的能人带动型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法规标准、共同体发展机制不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共建机制,凝聚多方合力,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保障;社区教育中心要发挥核心作用,建立课程体系,创新培训形式,扎实开展培训,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型职业农民视域下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JA170320)

作者简介:符福兴,男,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16-06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联盟是一群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的个体和组织,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以情感为纽带、契约为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成员之间关系稳定、亲密的有机团体。[1]新型职业农民共同体在政府牵头下,由乡镇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农技部门、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导,农科院校、研究所、农业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共同组成。它具有共同目标、专业力量支持、多元合作学习、开发共享资源等特征。[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社区教育共同体的一种派生。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这个共同愿景中,共同体成员目标同向、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共同体的研究引入我国时间不长,覆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更少。[3]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有利于农村基层乡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利于周密地制定培训计划,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效;有利于共同体成员共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验,更加高效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探索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打造一个农民学习职业技能的平台,让农民想学有学、学有去处、学有所得,必将大大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实践类型及特点

在实践中,湟里、嘉泽、雪堰等地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等入手,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途径。本文仅以湟里、嘉泽、雪堰等镇几年来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和几则农民创业的实践案例,来探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培育建设的途径、方法。

(一)政府统筹,农教结合,实施“双百双千”工程

针对农民文化学历低、职业技能不强、专业户示范作用不强、经营能力不强等状况,十年前,在镇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农技农机站就开始联手实施“双百双千”农民能力提升工程,即培养百名农民大学生,百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千名农民经纪人,千名农民技师,培育农民种植、养殖能手、经纪能手,农民的职业技能得到普遍提升。其中,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开发编印培训课程,具体实施农民大学生、农民技师培养计划等,共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百名农民大学生计划。早在1998年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与常州教育学院联办农村经济管理自考培训班。2001年,镇社区教育中心又与武进开放大学(原武进电大)展开战略合作,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先后开办了农村行政管理、园林技术、乡镇企业管理等6个专业的大专班,办班12个。2005年以后,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加高等学历教育,镇党委镇政府分别于2005年、2007年,两次出台文件,对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并获得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的,政府给予报销学费60%。近二十年来,报名参加学习300多人,毕业学员270余人,报名参加远程教育并毕业220多人。

2.培育百名科技示范户。现在湟里镇已建立了万亩苗木基地、彩叶苗木、金丝垂柳、无公害淡水鱼蟹养殖基地、万亩草坪生产基地,涌现出种植精品苗木、金叶女贞、金边麦冬、养殖无公害蛋鸡、珍珠鸡、高杆林园绿壳蛋鸡、青鱼、甲鱼、螃蟹、青虾等一大批专业户、示范户。到2015年,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户有220多户,水产养殖示范户120多家,畜禽养殖专业户80多家。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开发培训课程,先后编印了《苗木种植技术》《草坪种植技术》《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等乡土课程农民读本,开发制作了“苗木常用嫁接技术”“红叶石楠扦插技术”“大树移栽技术”(与嘉泽社教中心合拍)“苗木修剪技术”等4门微课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奠定了基础。

3.培育千名农民经纪人。农产品丰产了,必须卖个好价钱,才能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避免谷贱伤农的尴尬。共同体组织经纪人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学习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公关知识等,提高农民闖荡市场、推销农产品以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能力,逐步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许多农民在培训班里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推销能力不断提升,为打开地产苗木草坪的销路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湟里镇约有5 800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和苗木草坪市场上。

4.培育千名农民技师。针对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农民,开办园林技术大专班,2017年7月,有41名大专学员获得了园林技术专科毕业证书,持有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本专科文凭的农民已达140多人。近年来,联合12家园林公司开展园林绿化类和建筑业“八大员”等技工资格证书培训,500多人获得了园林绿化工、花卉工等技工资格证书,160多人获得了水电工类资格证书,50多人获得了建造师证书,120多人获得土木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经理资格证书。

(二)农科教+合作社(基地)+农户

1.嘉泽镇的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在嘉泽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泽镇社区教育中心与戴锁方的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镇农技农机站联合建立了嘉泽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积极开展花卉苗木的栽培、繁殖、新品开发、科学研究、技术培训以及示范推广等工作。该基地核心示范区占地1 000多亩,主要由“观赏植物科技示范园”“花木精品园”和“大树古树移栽示范园”三大块组成,另有苗木种植基地5 000多亩,是常武地区“特大古树快速生根”“观赏竹大全快速繁育”研究和生产基地。作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长期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林科学研究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农科院挂钩合作,还成为几十所大专院校的实训基地。近年来,基地推广新品种近百余种,新技术10多项,辐射带动湟里、邹区、奔牛、金坛尧塘等周边多个乡镇上万个农户,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亿元。基地在科研院校的合作与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类科研和推广项目,还主动联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共同引导种植大户、重点户等与农业科技项目对接,引导农户引种新品种,帮助农户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药品。嘉泽镇社区教育中心依托基地,与镇农技农机站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富民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编印《花乡花韵》《大树移栽技术》等乡土课程读本,通过专业能手示范、现场教学等方法,面向农民培训苗木扦插、嫁接等技术,根据园林绿化市场发展需要,举办园林建筑急需的建造师、花木养护工、绿化工、园林建筑、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培训班。

2.湟里镇中华鳖养殖基地。2012年以来,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湟里镇农技农机站与安北中华鳖专业合作社合力共建了湟里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中华鳖等特种水产引进培育、技术培训以及示范推广等工作。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挂钩合作,为基地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面积180亩,核心示范区800亩,辐射全镇170多养殖户、2 650多亩养殖水面。基地每年对社员、周边农户培训10次左右,组织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现场参观、巡查监督等,培训人员超过1 500人次;合作社负责组织人员,镇社区教育中心、农技农机站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方案、聘请高校师资,对全社成员和全镇众多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服务,贯彻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还编写了乡土课程读本《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用于指导养殖户生产,带动农户进行科学规范养殖。

3.雪堰镇水蜜桃种植示范基地。雪堰镇水蜜桃合作社以谢家村500亩水蜜桃为种植示范基地,探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的途径。雪堰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参与培训,帮助策划培训方案,编印讲义资料,汇编成《水蜜桃种植技术》乡土特色课程读本。该合作社先后投入1 000多万元,改造了谢家村水蜜桃种植基地,聘请农林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实行标准化生产。该共同体利用“上网注册在线学习”、QQ群、微信群等,组织在线学习交流活动,线下学习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采用专家讲座、实地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分析原因,研讨解决对策,弥补实验不足,进一步改进提升实验效果。

4.永年苗木草坪基地。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与镇农技农机站密切协作,积极开展苗木草坪种植技术培训、农民信息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户掌握苗木嫁接、扦插繁殖、修剪整形、草坪除草、老草坪复壮等技术,提高苗木草坪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互联网+农业打下基础。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开发3本乡土特色课程读本和4门微课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能人带动型

1.苗木种植能手——毛建平。湟里镇后坊村民毛建平早年跟着别人种植7~8亩花木,起先因技术上不懂,管理上粗放,苗木长势萎靡,质次价低,甚至送人都不要。他数度参加镇政府组织的苗木栽培技术培训后,开始潜心钻研苗木种植技术,向行家请教,学习掌握了一套苗木修剪、病虫防治、除草、肥水管理等技术,逐渐成为苗木花卉种植能手,他种的苗木花卉的成活率高,观赏性好,在苗木市场销路好,现在他的种植面积扩大到70多亩,实现了增收致富。他热心传帮带,向村民传授自己掌握的技术,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村民遇到疑难都乐意跑来向这位土专家求教。

2.养蟹能手——谢国中。湟里镇洋淀村民谢国中养殖螃蟹已20多年,通过培训和自己精心钻研,掌握了一套独特的螃蟹养殖技术,他们养殖60多亩螃蟹,个体肥大健壮规格大,价格比一般养殖户要高出许多,真正实现了增产又增收。周围的养殖户纷纷向他取经,他不吝赐教,耐心指导,帮助邻近几个养蟹户提高了养殖水平,几位亏损的螃蟹养殖户在他们指导下,实现了扭亏为盈。

(四)案例特点

1.政府支持是保障。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不管是培训共同体还是示范基地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教育、农技、农科院所等各方组成联盟,联合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多管齊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学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5]正如第二组的三个案例,尽管位于不同的乡镇,但都能发展壮大,辐射效应强,带动作用显著,这都离不开镇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协调各方关系,为基地的发展壮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的有力保障。

2.市场需求是动力。市场需求促进了基地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催生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的农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任何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地开展职业农民培训,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所以,在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时,要顺应形势发展,瞄准市场需求,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法,建好培训共同体。

3.科教结合是关键。农学是多学科的结合。一名合格的职业农民,既要懂得农学各科知识,掌握各种技能,还要懂得营销,准确把握市场,更要懂得准确投资,资金不打水漂,的确不容易。[7]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农技部门发挥了自身独特优势,共同组织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开发乡土课程,是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是联系高校与基地的纽带和桥梁。[8]高校科研院所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师资资源,为基地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农民提升职业技能,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三农发展。

4.能人带动树榜样。农民往往崇拜模仿成功的真实典型,学习复制成功的经验,来解决自身遇到的现实问题。农村的种植养殖能手、经纪人是能工巧匠,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善于学习,敢闯敢冒,先行先试,勇于开拓,为其他农民创业致富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湟里镇香泉村马永年种植草坪苗木已有30多年,2000年,成立了常州市武进大地草坪种植有限公司,去年,又成立了常州市永年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草坪300多亩,苗木1 200多亩,年销售1 000多万元,其先进的种植技术影响和带动了周边一些农民种植草坪、苗木。由此可见,在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训共同体过程中,只有较好地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同体建设才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三、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实践案例的反思

(一)实践案例存在的问题

1.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法规标准。政府没有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法规,没有新型職业农民的资格认定,组织培训的主体、相应的职责、承担的责任都不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培训应达到什么目标也不明确,没有参照标准,所以培训的随意性比较大,时常有各自为政现象,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2.政府支持力度不均衡。政府对于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给予了较大支持,而对于培训共同体中培训组织者、承担者的支持极其有限,经费支持不足[9],这是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发展的。

3.共同体发展机制不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尚在建设探索中,共同体内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尚不明晰,规章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这些都不利于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实践案例的思考

农业的转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催逼着农民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民对知识、技术的渴求是十分迫切的。[10]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产生的现实基础。

1.加强政策扶持,提供经费保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各级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长远,面向未来,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农业现代化规划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完整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体,扶持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发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在培训主体、共同体中的核心作用。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在培训专项资金中,要切出一块专门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有效落实,健康发展。

2.建立共建机制,凝聚多方合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需要多方参与,合力共建。政府应该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农口、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资源,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集中人力财力,组建由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农技农机站、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地、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组成的培训共同体,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孵化基地,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实践实训等重要任务,扎实地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镇农技农机站、镇社区教育中心是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组织安排、乡土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合作社、基地是培训的实践教学场所、示范点。共同体内要制定规章,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凝聚各方合力,确保共同体高效有序运行,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人浮于事、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

3.发挥核心作用,扎实开展培训。乡镇农技农机站、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贴近农民,又与高校、农科院所联系密切,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是联系高校农科院所与农民的纽带,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因此,乡镇农技农机站、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必须勇于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任,主动作为,根据当地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学习需求,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方案,扎实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遴选优质师资,改善培训教学条件,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创新培训形式,发展网络课堂。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中心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开设网络课堂,建立农民微信群、QQ群,开发针对性强、具有地域特点的乡土特色课程,开发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网络课程、数字课程,丰富培训课程资源,引导农民利用网络、微信群、QQ群,开展自主学习型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5.培育农业文明,提升生态道德。农业文明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基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农业科技、农业本质的内容,还要包含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明、农业管理等内容。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着重贯彻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注重培育农业文化,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学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知识,提升农民的职业道德素养,生产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胜军,李翠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内涵与意蕴[J].职教论坛,2015(34):37.

[2] 何超群,吴锦程.近十年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3):93-98.

[3] 汪国新.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与运行[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7-20.

[4] 张桃林.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成为职业农民[N].农民日报,2012-03-22(1).

[5] 张胜军,邢敏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意义与生成[J].职教论坛,2016(18):68-70.

[6] 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3):1-4.

[7] 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 2016(10):61-69.

[8] 王守聪.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途径[N].农民日报,2012-01-18(3).

[9] 乔维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民教育问题探微[J].农业教育研究,2014(4):12-14.

[10] 李军古.关于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探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教师版),2013(31):263.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共同体培训
爱的共同体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会议·培训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