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摘 要 关于外语的习得,很多学者都有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是以中文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母语的思维模式,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着正、负迁移的影响。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探索一种既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又符合语言习得的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的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母语思维 外语习得 教学目标 教学管理
外语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着眼于高校学生的外语习得,我们需要建设与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现在高校所实行的外语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经历了长期的综合实践以及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建立起来的,有着比较坚实的基础和可行性。本文所述的内容并不是提出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而是参照外语习得所需的教学状态,以及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改进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当中忽略母语思维以及学习正、负迁移的影响的教学情况,使之适应我国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
1 母语思维存在于外语习得的过程中
人们在学习一门新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经形成和固定的母语思维的迁移,不自觉地使用自身母语的思维习惯和模式来分析问题,解决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况。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母语思维来进行外语的学习。这就对我们高校外语习得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人类的语言结构存在着共性,在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合理利用母语与其相似之处,可以使外语的学习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着。各国的语言当中都存在着外来语这一文化现象,比如中文的沙发就是英语“sofa”的音译,日本语当中的旅馆“ホテル”就是英语“hotel”的音译等等,这一现象就是母语和目的语在词汇方面的相似性。而且包括在句法方面,很多语言都遵循主谓宾结构,那么这一类似现象,能够让初学者更好理清目的语的语法结构,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1.2 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在词汇方面,母语对外语习得的负面影响是最常见的。在汉语当中,我们常会说“东南”“小学”等等这种固定搭配的词组,当我们把这些词汇翻译成英语时,我们习惯性地逐字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在英语当中,这些词汇都是有固定词组的存在。其实,不难感受到,通常我们利用网络上的软件来进行两国语言的转换时,都有较大的语法错误,或者说表达错误。由此,母语也会对我们外语习得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1.3 外语习得对教学模式的启示
母语的存在,对外语习得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状态,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增加它的正面影响力。
当人们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语言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母语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在课堂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适当用母语来解释比较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目的语。
2 高校外语习得教学目标和定位
我们在理解外语人才培养规格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是什么,了解目标,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指导与规划。
现在高校关于第二外语人才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思辨能力。那么,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这是外语学习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掌握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架构,能站在国际视野下分析问题,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要注意到,外语主要是一种交际能力,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专业知识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专业不仅是指学科知识,也包括技能,这是人才的核心要求,是施展外语能力的平台。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分析问题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创新能力是各类人才应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国际化是能用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去分析和看待问题,是对各类文化的了解和包容,是应对全球化所必需的综合素养。本文在探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时主要依照这一概念框架。
3 培养模式:母语思维下外语习得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是一种保障機制,是为了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我们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外语习得对教学模式的启示,实施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
3.1 调整课程设置
在外语课程方面,一般会编排精读、听力、会话、口译、笔译等课程来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一方面参照了母语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基于语言本体角度来考虑教学。同时,结合现在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适当增加外交、新闻、金融贸易之类的专业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于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为获取信息的能力,把说和写的能力发展为协调关系、表达思想的能力。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与其它专业相结合能够更好发挥其优势,改变复合型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偏弱的现状。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学生外语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同时,可以开展跨文化交流案例的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国际交往中的知识和经验。
3.2 完善教学过程
在母语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其优势,更好地处理学生目的语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营造一个目的语的语言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第二外语的思维模式思考。同时,教师要注意到,文化教学也是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找出其中的差异,提高学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敏感度,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母语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同时,在外语专业课堂上,“一言堂”现状普遍存在,通常都是教师讲课为主。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外语的学习主要不是“教”,而是“学”。“二分课堂,八分课外”,外语的学习需要每天不断地积累,单靠课堂上的学习还是略有局限。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方面多下工夫,激发学生“乐学”的状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3 优化学习环境
学校学习环境包括软件、硬件设施等方面。例如读书室的建立,学习资料的完善、学习氛围的营造等等。在外語的学习当中,教师经常强调,日常生活中多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多听多看多写。我们可以参照母语最开始的学习方式,从会听到会读再到会写这样一个语言环境的营造,这就对我们外语人才培养的学习环境,提出了两点主要要求:一是教学资料要国际性,要做到从国际大环境的视野下发展知识储备,在知识和学术上要与国际一流大学零距离。在现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情况下,只要学校管理层有这一共识,就可以与出版社或者其他网络文献中心等合作,就可以购买最新最全的期刊、图书资料。让学生得以查阅和学习到最新的知识。第二是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外语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交流,积极活动。在目的语的环境下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其表达方法,并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3.4 增强教师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语学科的授课教师,对他的目的语的学科能力,对其母语的掌握能力都提出了要求。(这里不指代外教,这也是为什么高校通常聘请外教作为会话老师,而不是精读老师。)这就表示教师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去分析问题,包括理解学生的母语思维习惯,并对其提出良好意见,以及进行有效沟通。
对于教师的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针对教师授课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展开培训,同时也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近年来,随着外语教育界对教学活动认识的发展,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包括政府、学校以及教师群体自身等组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介入管理教师培训,同时也有很多学校开展教师技能大赛。一些省市教育厅等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外语教师交流汇报活动,促进教师多方面教学信息的融合。
4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人才的培养是愈加重要的一部分。探索一条适应高校学生外语习得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调整课程设置,适应如今跨文化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在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当中,完善教学过程,积极利用母语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外语的学习,同时要利用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优化学习环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在学习资料方面,达到及时性和全面性。在学习情境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沟通交流。同时在教师教育方面加强培养,开展培训,建立教师间的沟通交流的桥梁。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条教学管理的道路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 庄智象,孙玉,刘华初,严凯,韩天霖,谢宇.探索适应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外语界,2012(5):68-72.
[2] 李明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2):116-120.
[3] 刘春燕.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教育目标框架[J].外语界,2012(1):10-18.
[4] 曹书杰.深化高校外语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