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 马勇
摘 要 教育工会应发挥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以创新为首发挥经济建设基本职能,成为联系教职工创新思想的纽带,凝聚教职工的创新力量。
关键词 教育工会 创新思想 万众创新
教育工会作为教育界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产业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工会的经济建设职能,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
1 教育工会要以创新为首发挥经济建设基本职能
关于工会的经济建设职能,我国已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中国工会章程》也明確指出:“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由此可见,工会有动员和组织职工不断提高自身和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和完成各项经济建设任务的职责。同时,经济建设与参与监督、调解劳动关系、生活保障、宣传教育共同作为工会五大职能,是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要以创新为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深入人心。以“教书育人”和“科学创造”为主要工作目标的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工作领域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创新大潮中要敢为人先。教育工会的会员中包含大量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是我国科技发明,科学创造的主力军。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为人师表”的先锋模范作用,胸中怀抱为国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发挥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科学奋斗精神,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的同时,跨越科学研究一座座高峰,努力创造科学上的成就。
由于教育工会以教育工作者为会员主体,汇集了该领域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新创造的经验,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新事物、新技术、新突破、新理念有着更敏锐的“嗅觉”,更有可能更迅速地使创新发挥能效。创新不仅依靠着个人的知识水平,同样依靠高瞻远瞩的引领,高效的组织和管理。在教育工会切实肯干的基础上、对教育工作者中出现的各种思潮要加强细致入微地辨析和引导,不甘当大局的旁观者,敢于对组织和个人发声亮剑,善于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不同声音解疑释惑,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规划等所有工作方面,教育工会要带领教育工作者从大局出发,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推进“四个全面”发展,实现“五位一体”的工作中去。
2 教育工会是联系教职工创新思想的纽带
教育工会要首先紧抓创新的思想和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和方向。若要更好地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是最基本的。目前,我国在人才的总规模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明专利和论文发表的总体数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人才状况仍不容盲目乐观。在国内,尖端创新科技人才、顶尖教育家、全球知名的工程技术专家和世界级的大师仍旧十分匮乏。特别是在教育科研领域,我们仍旧处于长期“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转”的尴尬境地。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缺乏强大的人才吸引力。我国培养的一大批最优秀青年人才从大学毕业开始就选择继续留洋深造,从此“一去不复返”,没有把自己的所学贡献给祖国。如何提升我国整体的人才引力,要像磁石一样吸引更多的最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祖国方方面面的建设中去,是教育工会值得去研究的课题。当下,作为和教职工“最亲的人”,教育工会应努力加大探索教职工所面临的思想困惑,是什么成为教职工创新最大的阻力。结合国内外的现状,积极了解什么是教职工最需要的,什么是最需要认可的,什么是最能吸引拔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等等。在充分对这些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定宏观的策略,拓宽人才创新之路。
教育工会要在切实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做到创造力、创造意识、创新思想被充分解放,充分接受,充分释放。倘若教育工会组织也有高高在上的衙门风,也有推三堵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没有激发创新的可能,就在实际工作中脱离了群众。教育工会成为教职工的“家里人”,建立“职工小家”,不仅在维护职工权益,替职工排忧解难等工作层面做出成效,更要使工会成为职工“大家” 、“大师”汇聚的场所。教育工会要探索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进一步全面贯彻群众路线,以深化改革去谋划促进发展。教育工会要研究教职工在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和优秀会员代表的成功经验,积极挖掘会员中的精英。
教育工会要经常性地组织会员们在一起交流新思想和新想法、相互答疑解惑、相互取长补短,在讨论和交流中做到广开言路、民主协商、博采众长。抛开学科、年龄、职称、官职等客观上的差异,在讨论中一视同仁,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也有批判和质疑他人想法的权利。形成教育工作者敢于挑战,敢于应对,敢于做梦,敢于圆梦的一个创新思想竞相迸发的局面,使教育工会成为联系教职工创新思想的纽带。
3 教育工会要凝聚教职工的创新力量
教育工会要将提升凝聚力作为主要着力点,保证工人阶级先进性。教育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工作必须做到对教职工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提升凝聚力的关键在于能否统一思想,能否牢牢把握党中央的政治方向,能否理解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能否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工会作为职工的“贴心人”有责任将联系群众的优势最大化。工会要使出尽己所能的力量大到要将党中央的国策、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向广大职工进行仔仔细细的解读;小到要组织人员充分将企事业内部的和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吃透,广泛公开地向职工进行政策深度宣讲。通过宣传和讲解拉近和职工的距离,通过宣传和讲解找出职工的困惑,通过宣传和讲解将问题总结给上级。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地交流使职工群众坚定创新中国的理想信念和强大信心。
另一方面,要想成就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关键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时曾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而当前,创新驱动链条中仍有许多关隘没有清除。特别是在教育工会所涉及的中小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墨守成规的习惯性力量仍旧无法忽视。比如在人才选拔、任用、调整和资源分配上,依然存在“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化、“官本位”问题,依然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判定人才优劣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倾向和做法严重损害了创新的积极性,污染了创新的热土,对人才创新起到了抑制和打压的反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会,要引导和组织正能量使人才感到民主、公平和公正。
拔尖人才也时常处于两难的困境。用人单位和拔尖人才之间依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鸿沟。一方面,由于对人才自身的需求不了解,不清楚。用人单位往往无法充分理解拔尖人才为何对单位给予的优厚待遇不认可。而另一方面,由于拔尖人才对单位的完整要求不能完全领会,入职后,往往出现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评价结果的不认可。久而久之,两者之间或不欢而散,或分崩离析。双方都不能使工作效能达到最大优化,何谈最大限度的创新。而教育工会正可以作为中间人的角色,达到催化剂的效果。一方面,教育工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角色优势,对人才的所思所想、所困所乐加以深入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沟通,将用人单位的期待与期望,政策与理念向人才进行解释,并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地向人才和单位双方讲解相互的立场与条件,达到用人单位和人才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為创新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
教育工会要尽力参与制定院校人才评价、资源分配、成绩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政策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教育工会通过参与具体政策的制定,能够逐步提升教职工的参与感、获得感和主人翁精神。教育工会在取得教职工群众的肯定和赞扬的同时,凝聚力会进一步提升。良好的政策不但会加速人才队伍的优胜劣汰,而且可以使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真正激发出来。人才被松了绑,创新的力量顺其自然就会被加强,教育工会就会成为凝聚教职工创新力量的家园。
在教育工会的牵头下,各级工会必将在“十三五”建设和发展中,切实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面临现实不足,建立健全经济建设的职能和全面创新的氛围,凝练创新思想和凝聚创新力量。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促进教育领域的工作水平整体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2] 李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教育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J].中国工运,2017(4):12-14.
[3] 李建国.发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在“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续写中国工会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5-04-30.
[4] 中国工程院党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求是,2016(8).
[5] 国平.释放工会“桥梁纽带”的内在活力[EB/OL].中工网,2015[2016-05-10].
http://comment.workercn.cn/450/201505/03/1505031455135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