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对出版业的启示

2017-03-09 15:35李笑雪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思想出版业马克思主义

李笑雪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3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部署以来,创新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时代需求、促进行业革新,成为理论研究焦点。本文着眼于《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结合马克思创立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思想,浅析相关学说对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创新思想 出版业

“创新”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传》十翼之末《杂卦传》中就有蕴含此意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之说。其作为固定词组,典出《南史》“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此处可近似理解为制度创新。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将创新定义为“从外界引入或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的有益变化”。

创新理论的鼻祖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英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使用Innovation一词,将创新诠释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并归纳了创新的五种形式:研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获取原材料新来源,以及实现工业新组合。值得关注的是,熊彼特本人亲承自己的创新理论源自马克思的创新思想,且只涉及后者学术领域中的一小部分。

学界公认创新思想的最初阐发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一论述间接点明创新是资本主义区别并优越于以往社会形态的根本特点。马克思虽从未直接定义或解释“创新”的概念与途径,但纵观其经典著作,围绕或包含“创新”思想的阐述丰富多层。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自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分化呈现两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追求。获取剩余价值有两种渠道,较为初级的是依赖于延长实际劳动时间或提高现实劳动强度而产生的绝对剩余价值,提升空间有限。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自动化生产的运用、管理经营制度的变革等创新,无可限量。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中,随处可见“发达的机器”“变革技术条件”“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样蕴含现代意义技术创新理念的表述,也不乏“协同完成”“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转变”的制度创新分析。马克思通过剖析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阐明了协作、分工、机器运用等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创新对于劳动生产,进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除了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思想大处着墨,马克思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思想也清晰可考,在宏观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时,强调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对经济社会有指明发展方向、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反哺意义。在认识论哲学中,将理论与实践对立统一,重视其指导作用,提出对原有理论扬弃继承、结合实际总结发展、指导未来并经受实践再次检验的理论发展轨迹。

马克思的创新思想超越经济领域,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学说体系。他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即创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汇聚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变革,进而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最终促进整个社会向前发展。贯穿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方方面面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凝结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批判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其症结就是缺乏创新意识;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理论前提焕发国家创造活力;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中12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处在变革与转型期的中国,于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思想的历史性超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坚持创新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有重要实践价值。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数字化革命与碎片化浪潮的冲击,面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与软实力全球化竞争格局的挑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元高效需求,创新是其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1月15日,中国出版协会在京主办中国出版年会,会议发布《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融合创新是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出版业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理论创新方面

《报告》指出“全民阅读走向制度化、经常化”。自2006年,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号召,开展“全民阅读”,2015年是活动延续的第十年。“全民阅读”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蔚成风气。在立法工作方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历时两年完成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江苏、湖北等地方性立法试点工作开展有序。同时,各地全民阅读活动组织接续成立,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并将其打造成为品牌活动和城市名片。理论先行,数管齐下,成效彰著,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之上年,分别提升0.2%、8%和1.9%。68.6%的成年国民期待举办阅读活动,在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则高达72.3%。

2015年出版业的理论创新还表现在“文艺创作缺‘高峰,并不等于出版没‘高峰”的观念转换。伴随经济社会健康高速发展,人民文化消费呈现能力增强、结构升级、方式多元、主体延伸的欣荣之势,出版行业迎来新的春天,但近年来文艺创作显现“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机械生产、抄袭剽窃、快餐消费等问题,间接制约了出版行业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树立需求导向和问题解决意识的出版业另辟蹊径,马列全集选集、辞海辞源和中国百科全书等整理出版计划,无论水平还是规模都站在世界出版业的前列,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当代“高峰”。

二、技术创新方面

《报告》指出“融合发展走向全面与纵深”,新技术孕育出版业的新业态。

其一,融合科技、媒体和通信形成的TMT产业大行其道,移动媒体成为重要媒介。在纸媒广告整体下滑、电视广告勉力维持的大背景下,手机广告逆势增长,并带动掌上游戏、视频的迅猛发展,根据《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移动出版年度收入784.9亿元,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25.66%。此外,数字化阅读方式增长明显,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但新型阅读载体受众非全龄化,且存在碎片化、通俗化和浅阅读的不足,使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形成趋势。对此,出版业积极满足阅读方式多样化、阅读习惯个性化和阅读终端多元化需求,以传统纸媒为阵地,借助微博、微信和门户主页等丰富新型公众平台提供即时信息、提升自身影响力。

其二,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方式融合发展,催生了虚拟书店、網络文学、在线视听等新型经营方式。2015年3月《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7月,广电总局公布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名单,政策指导加速推进出版业审视产业环境、充分资源整合。在实体书店纷纷加入网络营销、推行便捷优惠的同时,网络书店同样看中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体验功能和复合价值,如中国网络书店龙头当当网,11月末宣布3年内开1000家线上线下同价的实体书店投资计划,其中85%为县城书店。网络书店运营成本低、服务范围广、对于市场需求的灵敏度和配合度高,廉价高效;而实体书店在转型中走出“夕阳产业”的阴霾,成为集阅读研讨、信息咨询、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消费场所,综合立体。两种O2O模式各有千秋,互补所需。

其三,版权运营新模式开启多种媒体联动发展。传统出版传媒企业效仿互联网巨头,投资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向影视媒体方向延伸,如收获4.85亿票房的电影黑马《左耳》就是由凤凰传媒旗下译林影视投资拍摄。“图书与影视之间强烈的市场共谋性,刺激了出版产业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国内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的上市集团,除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外,均有涉足影视业务”。坚持融合发展战略,把握文学版权优势,合理版权运营,继而掌握进入影视、游戏、动漫等多行业领域的有利先机,多元化发展是传统出版业革新运营方式的新出路。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图书主业继续挺拔,电子图书、网上营销、手机阅读及动漫产业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格局,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了出版业的后劲”。

三、制度创新方面

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创新合理规范、持续渐进的配套进行。其一,国家政策的颁布和监管机构的考核助力出版行业改革。《报告》指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正在形成”。2015年9月,相关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指标考核的权重不低于50%的刚性标准,并将指标量化为“政治导向、文化创作生产及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五项具体指标”;对于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提出以文化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为依据,反对唯收益论的物化指标。重视社会效益的落实需要有资本为前提保障,各出版企业在探索制定双效合一评价考核制度的同时,强化资本经营的预算编制,促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有效改善了文化企业对社会效益重视程度不够、资本运行效率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5年开展的出版物质量提升年活动中,围绕少儿读物、教辅读物等重点门类开展多次出版物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书籍予以公示、责令收回,并给予相关出版单位行政处罚。引导出版业努力提升内容水平与编校质量,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据统计,2015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两万亿元,在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图书品种增速不缓,保持质量提升、双效俱佳。

其二,“出版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首先,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新探索。例如,中南传媒实施市场化的劳绩分配机制,以效益决定分配,实行分类考核,加大分配向创意岗位、基层单位、一线员工的倾斜力度,探索形成了兼顾当期收益和中长期激励、结合市场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的科学分配机制。还有部分出版集团试点职业经理人、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成效可期。

在跨地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方面有新收获。自2009年允许民营出版商与国有出版社进行资产合并重组的政策出台,并购热潮迭起,2015年,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并购上海99读书人等多例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动跨地域跨所有制资源要素的流通,将国有出版社的品牌效应、资源积累的优势同民营图书公司的市场敏感、灵活高效的特色融合,形成合力共赢。

其三,“出版企业资本运营日渐成熟”。首先,出版传媒企业股权融资方面,国有出版企业中信出版集团成为新三板资本市场首家国有出版股,并致力于全面转型为基于内容创意和传播的内容互联网公司。多家民营、网络出版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交易系统挂牌,出版类上市公司总数上升至14家,其中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当日便以44.01%的涨幅达到新股上市涨幅上限涨停,出版股备受资本市场追捧。还有中文传媒完成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股票、皖新传媒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等成功运营的案例,此外,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版集团也在积极筹备,出版类上市公司阵容扩大、资本增强指日可期。

其次,出版投资收益逐步显现,“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手机游戏、文学 IP是出版集团、出版类上市公司的投资热点,投资成效显著。标志着我国出版业已经进入资本经营层次,能在市场上竞争发展”。出版类上市公司从投资者鲜有关注的普通股逐步蜕变为资本市场青睐有加的明星股,既收获了公众认知度和品牌价值,促进图书产品销售,也提升了公司市值,获得实在收益,出版投资的拉动作用逐步凸显。

四、文化创新方面

对内,继续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为指导,弘扬民族意识品格,激发民族热情活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对外,《报告》指出“出版由‘走出去到‘走进去”。2014年12月5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正式获中宣部批准立项,成为出版业唯一入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2015年重点开展的五大类八项,配合并服务于国家全局外交方针和“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出版大步迈出国门,以本土化与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国际化传播能力提升了中国价值的海外传播。

其一,利用明斯克国际书展等国際平台,通过积极参展、版权输出、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等方式,带动中国图书走向海外,营造中国出版良好气象,进而描绘中国大国形象、讲述中国盛世精彩、传播中国正义声音。成功案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译介为外文多语种出版,海外发行30多万册,创新纪录。

其二,企业、资本、能力“走出去”是更深层次的“走出去”。凤凰出版集团等多家出版业巨头在国外设立独资出版公司,零距离获悉国外受众需求,直渠道联通国外出版企业,使得出版业务的海外开展更加便利,并为跨国并购重组铺垫。还有多家企业在国外设立合资公司或同国外出版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共享出版资源,畅通发行渠道,打造文化产品,协力探索市场,带动国内国际出版发行业务的联动。

更吸睛的是,对于国外出版公司的兼并重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收购澳大利亚新前沿出版社的海外并购试水探究,在行业内首开先河,是应对国际出版行业激烈竞争的抢占先机之举,“只有把选题策划、编辑制作、营销发行等一系列环节移至海外,实现从出版内容到专业团队再到整体机构的本土化,才能制作出符合国外读者阅读习惯、消费习惯,同时又有鲜明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

2015年,多家传媒企业获国际大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入选世界出版企业50强前10,中国出版业呈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10月15日,国际出版决策机构——国际出版商协会正式吸纳中国为会员,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发展获得国际广泛认同。

在当前硕果斐然的成绩面前,还需清醒认识如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完全理顺、人的能力尚未解放出来等难题和不足。

未来,把握主动,融合创新,继续深化改革,是出版业谋求腾飞的不二法则。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多环节多渠道综合创新,使出版业紧跟现代产业步伐;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纵向上各环节互助畅通,横向上各门类互补均衡,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能耗、降低污染的同时保护读者健康和视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对内打通数字多媒体、社会力量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对外紧跟“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复合出版工程,从创作者编写者到出版者服务者再到阅读者,共享技术成果和收益权利;坚持融合发展,塑造多业态主流媒体,打造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深化创新思想、转变发展理念,决战“十三五”,可期早日建成出版强国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9(12).

[2]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创新思想出版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在数学教学中理解和提升核心素养
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发展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