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徐丽娜 栾春晓 徐文萍
摘 要 目的:对卫校校大学生HIV 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校在校学生760 名作为研究对象,展开 HIV 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 716 份,90% 以上的学生对 HIV 及AIDS 基本概念有较好了解,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比较了解,而对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传播等的了解情况则不是十分理想。结论:卫校学生对 HIV 与 AIDS 能夠有良好的认知度,但是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十分全面,因此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卫校 HIV AIDS 认知调查 分析
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77.6%的艾滋病患者年龄为16~29岁。可见,青少年更易感染HIV,是相应部门工作者以及当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1]江苏省1991年报告了首例HIV感染者,1997年以前年报告病例均在7例以内,自1998年以来,HIV感染者检出逐渐增多,截止2013年底,感染人数已达7482例。卫校学生属于一种特殊的青年群体,未来将会是AIDS的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本课题组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我校760名大学生HIV认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其中的76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学生中有男279人,女481人,年龄18~21岁,平均(20.7?.6)岁,大一学生372人,大二学生388人。
1.2 方法
问卷调查表通过本课题组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其中10道为AIDS基本知识问题,10道为AIDS传播途径问题。通过对问卷进行统一回收,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16份,有效率为94.2%。716名学生中,包括护理专业学生434人,临床专业学生116人, 药学专业学生84人,影像专业学生82人。
2.2 AIDS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统计结果为,90%以上的学生能够对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HIV具有传染性、AIDS的预后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好程度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及“鸡尾酒治疗方法”认识较差。详见表1。
2.3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如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了解正确,而对于平时生活接触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与AIDS感染者一起进餐、共用马桶及剃须刀、尤其是男性同性恋等传播情况的了解不足,详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自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后,HIV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有超过2500万人死于此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底,HIV感染人数达3500万,其中210万属于新增病例。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势也不同乐观,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HIV在我国传播之快令人惊异,我国现存感染者和病人约50万,尽管感染率很低,但其增长速度是8%。但目前仍没有有效预防HIV感染的疫苗,更没有治愈药物,因此普及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是预防艾滋病传播首要措施。
大学生是AIDS高发群体,其艾滋病的预防不单单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全社会涉及民生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问题。[2]以往单纯依靠医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预防宣传,远远难以满足大学生对AIDS知识的需求,由此会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大学生对AIDS的认识越来越不清晰,有关HIV及AIDS相关知识结构越来越不完善,尤其对于AIDS预防问题的重要性重视程度减低。大学生属于性活跃人群,为感染与传播AIDS的重点人群。医学院校学生具备更加专业的医疗知识,非常适合对非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传播AIDS相关基础知识、并可积极展开性卫生健康教育,承担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社会责任,所以医学院校学生为重要学生群体,本课题对其展开AIDS认知情况调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3]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良好,能基本理解并掌握三大基本传播途径(血液、性及母婴传播)。对于非主要传播途径,比如“与AIDS病人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剃须刀是否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欠缺,需要尽快提高。尤其现今社会更加包容,同性恋逐步增多,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男性同性恋容易传染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甚少,需要澄清和进一步理解、巩固。
因此,针对以上的结论,我们认为,大学校园尤其医学院校应该更加重视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可以通过推广建立大学生防艾志愿者等其他活动,积极发动大学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践行防艾知识。另外,要重视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尤其要紧密结合艾滋病的防治与大学生性教育,弥补以往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脱节的缺陷,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对AIDS防治认知。
参考文献
[1] 樊新民.我国艾滋病传播的现状与对策[J].求实,2014(S1):190-192.
[2] 王利兵,叶良均.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8-560.
[3] 王雪岩.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