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
摘 要:在探究“生本”课堂的实践中,笔者尝试从科学的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做小老师、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和质疑等几个方面去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新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语用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本”课堂;前置性作业;小老师;小组活动;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61-03
0
一、研究背景
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2011年 “生本课程”正式立项成为“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各个城市各个学科都开展了教学实验。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意见》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4年7月,深圳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方面的素养(简称八大素养)2013年?
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素养(简称就九大素养)。
我校一直努力打造“高效、快乐、生本”的小学课堂,希望通过各种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国际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身心素养、审美素养和生活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美、学会生活”,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实践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近几年,在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引导下,在全国上下综合素养的影响下,我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环节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科学布置前置性作业
“先学后教”,要的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先自学。前置性作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了解第二天学习的内容和重难点,同时学生自学简单的知识,为第二天课堂上的互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从而增强自信,敢于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情况,调整上课的环节或者内容。这正是“以学定教”的体现。根据每节课学习内容的差异,前置性作业也会有些不同。以牛津深圳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2 My summer holiday ,Listen and say 这一栏目为例,我布置了如下的前置性作业:
1. I listened and read the text 3 times. (我听读了课文三遍)
2. I think these are very important(我认为这些知识很重要)
3. I think these are a little difficult . (我认为这些知识有点难)
4. I went to these interesting places(我去过这些景点)
5. I know more interesting places(我知道更多的景点)
6. I did these things in my summer holiday(暑假我做了这些事情)
7. Maybe my friends did these things(或许我的朋友做了这些事情)
以上的前置性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听读熟悉课文,了解第二天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把第二天可能会用到的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回忆并整理出来,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一些知识准备。老师课前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情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备课内容,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学生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素养。
(二)恰当地使用小老师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位于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正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习者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方式之一就是请小老师上台。例如,老师可以请发音标准的同学教大家朗读单词或句子。那些上台当小老师的同学既锻炼了自己,也获得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想上台当小老师的同学,则会更努力地做好预习功课,做好前置性作业。在遇到疑问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不着急公布答案,请一些同学用孩子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和表达,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而且,這种为大家解惑带来的成就感可是不一样的体会,一定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评讲作业的时候,也可以请小老师讲解。万一某一位小老师讲得不对,下面的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来进行纠正。讲解得不够清晰的地方,老师再进行补充。这样的生本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学习更加主动和高效。老师则少了很多讲废话的时间,在引导和帮助同学的同时,自己轻松了很多,而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使用小老师的时候,老师也需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要看得准,选得对。比如,在挑选教读单词的小老师的时候,老师一定不能固定指派极个别的优秀孩子,让其他大部分孩子失去了机会和信心。但老师也不能随便抓一个孩子就可以出来做小老师。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老师教读和引导学生操练的过程中,去寻找发音漂亮而且声音洪亮的孩子。这种挑选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不仅预习作业很重要,上课认真与否也很重要。在找小老师讲解作业的时候,我也会有不同的挑选标准。简单的选择题,我会随机请学生,或者是某一组的同学一个接一个进行讲解。不足的地方由其他同学纠正和补充。如果是有点难度的题,可以安排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请举手的同学做小老师。也有的时候,我提前把任务交给某几个同学,请他们提前一天做好准备。
(三)有效安排小组活动
在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中,第五种学习方式是“小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记住50%的学习内容。第六种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掌握75%的学习内容。
有效的小组活动,正好可以将这两种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组的学习活动包括两种。一种就某个疑问,大家一起讨论,各自陈述理由并试图说服其他的同学,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当然,也可能各持己见。)这种“小组讨论”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小组活动的第二种形式是老师布置给小组一个任务,小组同学要进行合理分工,然后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就是给孩子们机会再“做中学”。第三种形式就是给学生表现和表演的机会。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只有少数的学生有单个上台表现的机会。那更多的孩子只能在小组内,表演给同学看、讲给同学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记住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当然,要小组活动有效,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因素。1.合理分组:一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在能力和性格各个方面形成互补。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2.任务的实效性:小组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一定要有讨论、交流、探究和合作的必要。好的任务设计,能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所学单词,句型或者知识点,还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激烈的讨论甚至争执,能够生成课本上没有的一些东西。
(四)创造机会培养思维
无论是国家教育部出提出的“实践创新素养”,还是英语学科提出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都明确地告诉大家思维训练对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了批判性思维,才能进行创新。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未来需要的人才。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给学生思考和表达。
给学生纠错的机会。一个孩子答题之后,请同学们做判断。如果有错,请同学来进行纠正。学生懂的,老师可以不用解释。有时间我会请学生上前再黑板上写一些题的答案,下面的同学一边观察,一边会举手示意“I have a different answer.”第一个同学没有改对,还会有第二个同学举手请求上台纠错。这个时候,我还能请纠错的同学解释为什么。
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比如,在教授深港版朗文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6 the typhoon ,the story部分的时候,我把故事中的四个短语同时放在了一张PPT上:go to the harbor ,go to the factory ,go to the subway,go home,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马上就有一个孩子提问:老师,为什么最前面三个短语都有“to”,而最后一个短语没有呢?我表扬了提问的同学,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顺便把问题抛给了班上其他的同学。不少的同学各抒己见,有猜测、有推断也有接近合理的解释。直到没有人举手了,我才解释了to的用法。孩子们边听边记笔记,还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在故事中读到The owl lives in the tree.这句话的时候,我顺便多说了一句话:The tree was big.But we cant see any apples on the tree.我把两个句子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思考:同样是表达在树上,表达方式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自己观察,各抒己见,最后我只需要肯定某个同学的意见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和交流,更学会了思考。
在学新单词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孩子: whats your idea? 学生就会告诉我很多不同的记忆该单词的方法。单词spoon,有的孩子会说:在soon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后面加一个字母p就记住这个单词了。有同学说:字母p就像一把勺子,用勺子就很快吃完饭。然后学生就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个单词。
在学习牛津深圳版六年级上册Unit4,Our neighbours , A noisy neighbour 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开始欣赏一些猫头鹰和小白兔的图片之后,我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owls and rabbits?”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给出各自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同学说:“The owl is handsome and cool.”“The owl is hard-working . He works at night.”“The owl is good . He catches mice.”这样一来,学生对猫头鹰的认识,就不会局限在故事的情境里面了。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The rabbits are angry . They talk to the owl. What do they say ?Lets act 。当我请不同的小组表演时,我欣赏到了不一样的对话。这些对话,远比故事中的对话生动得多。在故事结尾,我提问学生:“was the owl a good neighbour? Were the rabbits good neighbours? Why or why not ?”这一次,同学们的意见和理由都不尽相同。同学们进行了有理有据地表达和反驳。居然互相都无法说服对方。虽然为了表达的需要,学生最后还使用了中文,但是,孩子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不一样的评价不正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体现吗?
三、教育反思
(一)“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仅仅是课堂,而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生本”课堂,而是要考虑地更加长远,要把生本课堂发展成“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在于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有一些长远的计划和培养目标。比如说,我校英语科组统一要求了一周一条谚语,一月一首英文歌曲,一个英文故事。我想,以后条件成熟,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一学期一本英文绘本。看起来很少,但是积少成多。就这样子下去,我们的孩子们在毕业时,也能掌握四五十首英文歌曲和故事,谚语就更多了。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训练孩子们每天做值日报告。一般只要一个月时间,这种活动就成了常规。孩子们结合新课的内容,提前梳理自己的报告内容。内容长短,难易程度以及是否看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决定。我们的值日生讲完内容之后,一定会有很多同学举手提问,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台上的值日生也可以反问台下的学生,真正做到互动交流。學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在这个轻松的活动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二)信任学生
在开始接触“生本”理念的时候,我最大的疑惑就是:我们的学生做得到吗?要知道,我所在学校的生源,95%左右是流动人口家庭,而且家里的小孩平均四五个。家长们每天疲于挣钱养活家庭,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家庭送来的孩子,离开了学校,就没有了学习英语的环境。能完成家庭作业我就已经很欣慰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提前预习,指望他们自学,还可以教同学。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终于明白:只要尊重信任鼓励学生,学生就会有无限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只要创设“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知识之外,还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质疑提问,学会合作探究,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升,自然具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只要我们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孩子们一定会以精彩的表现回报我们的付出。而我们的课堂,也会因为孩子们的精彩而精彩。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做到心中有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做主人,是不是每天都会有很多的精彩呢?走在探究“生本”的路上,我期待每一天都有新的精彩出现。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县域推进?》.
[2]郭思乐. 《人就是火炉,真善美就是财火》.
[3]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4]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