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敏
摘 要 阅读是一个积累、提高、飞跃的过程。可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做起来并不易,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兴趣还需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才会使阅读具有思想性,有个性。但在高中阶段,高考是不可回避的,那么阅读还需落到实处——面对应试。所以教师需做好阅读的引导。
关键词 阅读;引导;思考能力;应试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2.17,TN9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230-01
如何在紧张的学习中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并能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做起来并不易,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使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才会坚持下去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以兴趣阅读为主,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
兴趣是做好后面事情的基础,所以必须先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所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虽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人并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从高一开始每周就从紧张的教学中抽出一节课来作为阅读课。才开始不少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已,下课铃声一响立即就合上书,看到这样的现象真是无奈又无法,但还得坚持下去。
记得上《记念刘和珍君》时,说到鲁迅的作品时就多问了一句,谁读过鲁迅的什么作品,班上有人就提到了詩集《野草》,于是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还记得那些内容,有什么感受,且不管她说的怎么样,当她说完时我看到了其他同学羡慕又钦佩的目光,这时我也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和引导,希望能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坚持了近一个学期,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每到阅读课时,学生们已提前借好书籍安静的读了起来,下课就合书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培养兴趣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不能急于布置阅读任务,而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中喜欢上阅读。喜欢上阅读后就要逐步引导他们去思考,在读中思考就会使阅读具有思想性。
二、加强引导,使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阅读是一个收效较慢的过程,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取得成效,对比阅读是很好的途径。通过对比,学生就会慢慢懂得怎么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任何问题都具有特殊性与规律性,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对比来体现。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比,在对比中思考对比的角度或如何提出问题,在引导中,注重对学生对比能力的培养。
比如: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还可以与《拿来主义》进行对比;将《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开篇方法进行对比较,并将两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等,还可以从它的包括的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以比。还可以选一些课外作品与课内讲读的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快速提升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力。比如可以把《简·爱》和《孔雀东南飞》进行对比,前提是学生都读过《简·爱》。两部作品的创作的背景,揭示的主题,人物的命运都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都关乎到女子的命运,我们可以思考这两个女子的性格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的命运为什么会截然不同?有问题要解决,也就会思考如何解决,那么对作品的阅读也会深入,甚至去查阅其他的资料。多些这样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提升思考能力。
三、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之下,不可否认阅读也会有一定得功利性,那就是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在语文考察方面,所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组织信息等,无不和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息息相关。应考性阅读是根据所给文本,直接为学生提供考题信息进行阅读训练,锻炼高中学生综合答题技巧和考试应变能力。这时前面培养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就要落到实处——答题,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回答。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技巧,掌握解题思路,运用相应的答题方法,使其思维及想象力在保持活跃的状态下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既可以提升阅读水平,还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那么,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需要注重引导,如在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思考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林教头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文中写风雪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就会去思考,去找信息,组织信息,老师再讲小说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时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教会学生一些应考技巧,自会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例子,我们要做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讲授课上成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方法的阅读基础课。那么学在课内,用在课外也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是一个积累、提高、飞跃的过程,我们坚信阅读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教材、课外读物,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了解、掌握、运用方法,学习知识,丰富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也积极的探索新的有意义的教学战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常淑君.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