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艺术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之一。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可以为音乐课堂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本文分析了声势律动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声势律动就是指利用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节奏的律动,比如通过拍手或者跺脚,将音乐节奏表现出来。通过这樣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牢记音乐节奏的同时,掌握音乐律动,增加了音乐学习与欣赏的趣味性。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拥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优秀的表现能力。而声势律动的重点就在于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结合,十分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对于部分音乐乐感天生不足的学生,声势律动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应用
(一)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适度原则,声势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虽然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凡事都要讲究适度原则。在很多声势律动的课堂实践中,由于初中学生比较好动,在活动结束后仍有学生依旧沉浸在音乐律动中,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还会对接下来的其他课堂教学造成不便。因此,在声势律动的课堂实践中要充分意识到声势律动的目的和意义。为避免课堂教学中过度或不当的律动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声势律动应用的适度性,适当地运用声势律动的方式方法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从而保证音乐课堂能够在动静结合、井然有序中开展。
2.指向性原则,声势律动不仅是为了调动课堂氛围,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表现氛围中,更深刻的感受与领悟。所以在声势律动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律动环节,在合适的音乐节奏中配以合理的律动,并尽量设计简单易学的动作,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投入到正确的音乐情境中。
3.典型性原则,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简单的身体律动,最常用且最有优势的教学方式就是舞蹈辅助教学。但是,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选用教学舞蹈时,可以更多地选用合适的、简单易学的民族舞蹈,结合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充分感受丰富的民族文化。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声势律动掌握音乐技能,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授过程中应该大胆突破传统的乐理知识讲授以及枯燥的音乐欣赏,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学实际,将声势律动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听、唱、动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学习兴趣,。在声势律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拍手、跺脚、身体摇晃或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律动环节并感知音乐节奏和情感。通过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律动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从而掌握更多音乐知识与技能。
2.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声势律动的课堂实践效果表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设计声势律动环节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青春舞曲》时,教师在上课前十分钟设置声势律动环节,通过播放节奏欢快、明朗的歌曲,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进行律动或者舞动,从而将课堂氛围带动起来,使学生提前进入到相关情境中,以便更好的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3.运用声势律动提高鉴赏能力,音乐是通过声音表达艺术情感的,甚至超越了语言。所以在音乐鉴赏中,必须要投入到音乐本身的特定情境中,才能发现音乐背后的情感与韵味。由于不同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创作内容不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不同,所以只有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才能欣赏不同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声势律动的方法,才能更快、更简单地理解音乐作品。
由此可见,声势律动十分适用于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但是教师要将声势律动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声势律动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宋晓霞.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99):174.
作者简介:孟丽(1989—),女,山东德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