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学科综合”和“跨界思维”的时代新要求,借助高中学生古诗文鉴赏的已有能力,完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鉴赏;学科综合;音乐与古典诗文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是审美活动中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比高考科目的学习难度大多了,但因为不是高考科目,却被学生当成了儿戏。教材(p4)开始就引用了孔子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完善的人生从音乐开始,所以,我不能让自己的课堂失守,应该发挥音乐鉴赏课的作用。首先找《音乐鉴赏》和语文的共同点。高一新生領到了38本书,《音乐鉴赏》很厚,一个学生看见就说:“哎呀,高中了怎么还上音乐课?”另一名学生接口:“不就唱唱歌呗。”我刚好路过,回答他们:“仅仅是唱歌吗?看清楚,是‘鉴赏,是你们所有课程中最深奥的,是审美!”学生们马上换上了庄重并好奇的神情翻看书页。
我拿着课本,心里沉甸甸的,看着课表上印着的“艺术”二字,顿时产生了神圣感、责任感……因为《音乐鉴赏》包含的内容太多,历史、地理、政治,尤其是语文,需要学生对语言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感悟能力,才能谈得上“音乐鉴赏”。在“看”得懂得基础上,才会有“听”得懂并“说”得出的审美体验,古典诗文中经常涉及音乐的知识,音乐鉴赏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古典诗文与音乐密不可分。高一语文正在讲《荆轲刺秦王》,有了,我的高一“艺术课”就从这里开始吧。
一、用《荆轲刺秦王》引出音乐常识
背“易水送别”。因为这一段是语文课后要求学生背诵的,学生很熟:“…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因为宫(1)、商(2)、角(3)音色稳定、响亮。变徵(4),比“徵”(zhǐ)低半音,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是不协和、不稳定音,暗淡,适合表达凄怆悲凉的感情。“羽声”为什么是“慷慨”的?徵(5)、羽(6)又响亮、提高了,声调激愤,适合抒发高亢、激昂的感情。浙江民歌《对鸟》就是运用了徵调变羽调,对比强烈;让学生欣赏十大古曲,先听,听不懂,或者只能说出“好”“美”“欢快”“悲伤”,是不够的。既然是“鉴赏”就不能这么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怎么办呢?介绍故事情节、人物情感,渲染气氛。
二、古琴曲《广陵散》与《刺客列传》
《广陵散》描写刺客聂政为报答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杀了侠累,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其姐撞死在聂政尸前,姐弟同侠。司马迁深感人情淡薄,敬重和怀念那些信守承诺的侠义人物。他在《刺客列传》中宣扬了“士为知己者死” 的主题,《荆轲刺秦王》所讲的正是震撼千古的历史大事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从容弹奏此曲来寄托,使乐曲又多了一层情绪,蔑视权贵、愤恨不平。这样看来,乐曲中有报答知己的友情、世态炎凉之恨、蔑视权贵之愤,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全曲始终贯穿着正声、乱声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变化。所以,带着悲壮感、执着情就有助于听出《广陵散》优美的曲调、庞大的叙事性、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
三、《高山流水》与知音之叹
《流水》包含伯牙子期的知音之叹,寄托着历代有作为的士大夫对志同道合者的追求,对真挚纯洁友情的追求。所以,带着开阔的胸襟和美妙的人生体验就能听出琴曲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融于山水的清澈纯净流畅。
四、古代歌曲怎么欣赏
《阳关三叠》与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合唱曲《阳关三叠》的歌词来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现从军艰辛,生死难料。因曲式有三段的结构,又称《阳关三叠》,所以乐曲悠长咏叹叠唱,音调淳朴而情真意切,表达着对远行友人无尽的伤感留恋关怀。
五、结语
“四面楚歌”为什么能瓦解项羽的军心斗志?音乐中的长调、短调与《长歌行》《短歌行》有什么关系呢?日本民歌《樱花》为什么能持久的触动日本民族忧伤的神经?“诗美文美乐曲美,这就是艺术的生命力。热爱音乐,走进音乐,接受音乐的熏陶,更要拥有诗的形象,文人情致,让师生都在美的滋养下健康成长。音乐中有语文,语文中有音乐;借助文学的形象性、想象力,可以有效实现“音乐鉴赏”的审美品味;借助美妙的乐曲又可以升华文学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盛红,女,汉族,汉中市陕飞一中音乐教师,中级,研究方向:器乐演奏、古曲与古典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