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小调协奏曲》(K466)不同演奏版本对比

2018-05-14 08:59曹雨阳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莫扎特

曹雨阳

【摘要】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作为神童到天才音乐家,上帝对他的宠爱从未离开。本文从莫扎特协奏曲第二十首《d小调协奏曲》(K466)入手,分析莫扎特作品的特点,对西方钢琴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简单介绍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特征。介绍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并对比介绍不同演奏家的版本特征并总结。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与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以及变奏曲相比,是钢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更高,很多资料文献都提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能与他的歌剧相媲美,首先因为是钢琴协奏曲这一形式涵盖了乐队与钢琴,具有交响乐效果,但由于“协奏”要求钢琴与乐队之间的配合,不同于交响乐。莫扎特善于运用不同的乐器来写作交响乐,所以用交响乐的寫作方法来创作协奏曲,气势恢宏。莫扎特一生共写下27首钢琴协奏曲,大部分是在维也纳时期完成的,很多歌剧也是在这一时期写下,这也是他的创作顶峰时期。随着时间的推进,莫扎特的协奏曲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后期的协奏曲创作更富有交响性,乐思更加连贯,表达能力也更强。莫扎特小调协奏曲创作仅有两首,即《d小调协奏曲》(KV.466)和《c小调协奏曲》(KV.491)。其中第二十首《d小调协奏曲》很受欢迎,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分析这首钢琴协奏曲。

二、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

(一)作品概述

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又称第二十首协奏曲,于1785年2月10日在维也纳创作,维也纳时期是莫扎特创作的巅峰时期。d小调协奏曲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一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对此曲的评价极高,并且曾经亲自指挥过,他的一些音乐思想也深受这首曲子影响。莫扎特很少采用小调来进行创作,此曲中所包涵的乐思在莫扎特的众多作品中也显得与众不同。全曲演奏下来约34分钟,乐队编制有长笛(Fl.),双簧管(Ob.),大管(Fag.),圆号(Cor.),小号(Tro.),定音鼓(Tim.),小提琴(Violino),中提(Viola)和大提(Violoncello e Basso)。第一乐章中开头由提琴组奏出低沉压抑的背景,三连音给人黑云密布即将有大事发生之感,让人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在第一乐章结尾钢琴自由发挥,弹奏华彩段落。第二乐章是慢板,莫扎特少见的提名“浪漫曲”,结尾也附有华彩部分,这两处华彩段落演奏家多采取贝多芬编写的华彩乐章版本。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可以用情绪激昂来形容。

(二)《d小调协奏曲》不同版本演绎

d小调协奏曲自古至今都有许多演奏家和指挥家在音乐会上演奏,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同的演奏家也会演绎出不同的乐曲风格。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笔者搜集了一些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的视频,阅读总谱,并反复观看揣摩。列举了三种人们较为喜爱的,知名度比较高的版本,分别是古尔达,内田光子,席夫三人的演奏,分别进行探讨和对比。

1.古尔达版

奥地利钢琴家古尔达(Friedrich Gulda)演奏风格别致,演奏时常不穿礼服而是选择黑色套头毛衣,头戴小圆帽,以及一副时尚的墨镜,十分另类。也许王羽佳演出时着装个性化的风格早有人开了先例,古尔达的着装同样和庄严高雅的钢琴不相符。古尔达从最开始弹奏古典音乐到后来醉心于爵士乐,就一直尝试将古典乐和爵士乐融合在一起,有自己的一套音乐见解。他天生任性潇洒,特立独行,行径古怪,被描述为“塞尔维亚皮条客”。这种性格也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不拘泥于古典的庄严形式,弹奏莫扎特时也有一股爵士味。古尔达有一双大手,弹奏快速跑动的八度时手几乎看不到太大的变化,毫不费力,琴技高超。演奏的强弱对比也是不动声色但十分清晰。在演奏d小调协奏曲中,虽然面部表情变化不大,却很好的,甚至是感觉很随意的表达出来莫扎特的乐思。古尔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演奏悲伤的小调旋律时眉头就会皱起,如第51-52两小节的弱音,短暂但给人一种极其凄美的感觉,他深陷这种情绪之中。d小调协奏曲中基本上没有过于活泼的旋律,从头到尾古尔达都是严肃面孔。可能是因为他想表达这首协奏曲本身的特点就是严肃的,在浪漫曲部分古尔达的演奏也是带有一种挥不走的沉重,这表现在他的和弦弹奏得很重而且没有抬手,左右手翻覆跨越的精彩段落时也没有人们期望中的激情,而是凝重地下落与抬手。但他在演奏莫扎特第26首钢琴协奏曲时就显得活泼很多,时而随着音乐的情感挑眉微笑,虽然姿态和着装依旧随心所欲。古尔达版的d小调协奏曲在我看来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本人眉头紧锁时便和钢琴融为一体,仿佛告诉我们,莫扎特的哀伤也是这样不动声色的,这样内敛的,古尔达理解了,并以这种形式呈现给我们。

2.内田光子版

著名日裔钢琴家内田光子以演奏莫扎特而闻名,她手下的莫扎特具有女性的柔美,她演奏的d小调协奏曲中没有特别突出的重音,整体趋于平和。莫扎特的经典颤音结尾,内田光子演奏时头也总随之抖动,很有旋律的动感。内田光子演奏的钢琴相比男性演奏家声音上显得较为轻柔,没有过多的炫技。她的演奏风格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德国《法兰克福公共报》曾评介内田光子诠释的莫扎特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在技巧与主观、活泼与感性这矛盾的两者之间取得最有利的平衡”。在我看来内田光子手下的键盘最能体现出协奏曲中的歌剧性,因为内田光子的演奏极有歌唱性,旋律连贯,有时嘴里也会禁不住喃喃自语。她一双瘦弱的手无论在指挥时还是弹奏钢琴时都显出很强的控制感,尤其是指挥乐队演奏时,她的两臂总伸的很长,有韵律地挥动,仿佛音乐可以用手抓住一样。光子手下的跳音也值得欣赏,在第二乐章主要部分有很多地方她非常完美的表现出跳跃,十分灵动轻巧,尽管原谱有些地方并没有标注,很多单音旋律内田光子用回旋音加以装饰,加强这种少女般的活泼,富有歌唱性。在她这种极强律动感的带领下乐队演奏者们也都情不自禁地晃动着身体和脑袋。内田光子给人带来的是一个小天使般纯洁美好的莫扎特。

猜你喜欢
莫扎特
莫扎特: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该舍弃就舍弃
莫扎特冷言激励贝多芬
莫扎特修鞋
该舍弃就舍弃
该舍弃就舍弃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