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贞
1787年春天,17岁的贝多芬(1770-1827)前往维也纳,信心满满地拜访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想把自己的作品演奏展示给莫扎特,希望得到莫扎特的赏识和夸赞,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莫扎特接见了贝多芬,并请他弹奏了几首曲子,但是莫扎特的反应却很冷淡,而贝多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莫扎特对他的冷淡,自尊心受到伤害,心中十分难受。
于是贝多芬又提出请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让自己即兴演奏。莫扎特给了他一个主题。紧接着,美妙的音符从贝多芬的手指间快乐地飞扬,演奏完毕,四周安静无声,贝多芬的即兴演奏使莫扎特身边的几位朋友赞不绝口,但莫扎特却不置可否,态度仍然十分淡漠,只是说:“好了,曲子还算准确。”贝多芬见得不到莫扎特的首肯,便礼貌地告别,失望地离开了维也纳。
贝多芬走后,莫扎特对在场的朋友脱口而出:“注意!这个孩子日后将让世界震撼。”朋友们都很疑惑:“你为什么不当面夸赞他呢?”莫扎特意味深长地说:“少年人名气大了,不经历生活的磨砺,往往会骄傲自满,放弃钻研,而一旦停滞不前了,再出色的天赋也会消失殆尽。如果贝多芬过早地从我这里得到极高的赞誉,我敢断言,未来将要损失一位音乐天才。”
直到几年后,贝多芬才从别人那里了解了莫扎特的良苦用心,他非常感动,明白像莫扎特这样的艺术家才是正直而又为艺术负责的人。所以,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研究,哪怕是遭遇了耳聋这样的挫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都喜欢在人前说好话,听好话,殊不知,“冷言”的背后也许更有深意,更能激励我们,使我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