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平 贺亮明
【摘要】护理人文关怀课程关系到护士关怀能力的培养,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切实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可以通过设置护理人文关怀的课程、营造护理人文关怀的环境氛围、运用多种人文关怀培训模式、培养护士的共情能力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提升;护士人文修养;巩固;创文成果
一、设置护理人文关怀的课程
护理人文关怀课程结合临床实践,传授人文关怀理论及方法、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人文关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护生能够掌握人文关怀知识,获得人文关怀感知,具备人文关怀能力,养成人文关怀品质,表现人文关怀行为。
二、营造护理人文关怀的环境氛围
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利用环境育人,是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要加强环境建设,增加校园和医院人文景观。优美的环境,加上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大家画像、中外名画等,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也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能够达到“陶冶人、激励人”的目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关怀氛围越强,护生/护士关怀能力分值越高。
三、运用多种人文关怀培训模式
(1)小组教学模式。组建关怀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分享经验、小组讨论等启发护士临床中的关怀意识,用人文的、整体的方法来进行临床护理活动,逐渐将人文知识内化为护士的品质性格和工作态度,形成护理的人文核心,使护士重视疾病更重视人,重治疗的同时也注重对患者的关怀。(2)网络教学模式。由于护理工作需要倒班、护士集中时间较少等原因,网络教学的优点越来越得到凸显。将关怀教育模式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如微课和教学APP,注入护理关怀语言到在线模块中,完成一定课程并通过考核获取相应学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多样性拓展人文关怀教学的空间。(3)其他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法,即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四、培养护士的共情能力
步骤一:培训摆脱“自我中心感”。人在儿童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以为太阳为他而发光,星星为他而闪烁,全家都是以他为中心而存在的。由于自小受到的照顾和呵护太多,再加上重成绩、轻人格的培养,成人后仍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如今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虚拟,真实感的消失也使人们的共情能力下降。所以,要想具備共情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学习摆脱“自我中心感”,多关注周围的人。培训方法是鼓励有意识地多参加集体活动或以他人为主角的活动(如他人的生日宴会);引导节假日或一些特殊日子给他人祝福等。
步骤二:培训对他人需要的敏感。在公共汽车上没有让座的青年人不一定都是道德问题,有的人是因为缺乏对他人需要的敏感。一位母亲说,她怀孕时很少有人给她让座,但后来抱着婴儿上街时,经常有人主动给她让路、让座。这说明了有些人并不缺少“共情的心”,而是缺少“共情的眼睛”。同理,有的护理人员在患者需要帮助时没有及时“出手”,不一定是缺乏道德和善良,而是缺乏对他人需要的敏感觉察。其实,患者的一声叹息、一个苦笑、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稍纵即逝的皱眉等等,都可能反映出患者的感受或需要,所以,护士要学会“于细微处见真章”。
步骤三:培训主动倾听和观察能力。通过主动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了解和理解。倾听时不仅要用耳,还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感受。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训练:(1)认真倾听:与其他人(如朋友、同学、同事)一起练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反应,试着把对方所言的意思讲明白,让对方检查是否理解了其中含义。(2)形象思维:当对方讲述各种事情时,试着把他们的述说用图像在自己的脑海中显示出来;如果不能运用视觉思维,就找合适的词汇来描述。
步骤四:培训换位思考和善解人意。通过主动倾听、仔细观察和认真询问,明确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与患者讨论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尽可能地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善意的解释,努力尝试替他人的行为寻找理由。如思考“患者A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是什么使他这样?”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理解其内心的感受和行为。
步骤五:培训良好的共情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技巧,把自己对患者的理解传达给对方,为此,需努力使自己的词汇更为丰富,以便能相对准确地表达。护士不仅要准确地理解患者的问题,而且还要表示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继而引导患者对自己的问题作进一步思考,从而促进其内在心理机制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马支豹晖,闻德亮.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锦帆,尹梅.医患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葛金平(1973—),女,汉族,湖南湘潭人,本科,硕士,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贺亮明(1964—),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本科,硕士,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院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