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与思考

2018-05-14 15:20王玉钱金栿李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6期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能力

王玉 钱金栿 李莉

[摘要] 提高助产士职业能力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助产士职业能力建设得到世界各国关注。该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我国助产专业起源及发展概况;根据广州、北京、浙江、江苏、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市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调查结果,综述了医疗机构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最后对从中得到的启示及为了应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助产士;职业能力;核心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194-03

[Abstract]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ability of midwiv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midwiv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artid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dwifery profession;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vocational and postural capacity and the core competence of midwives in Guangzhou, Beijing, Zhejiang, Jiangsu, Shaanxi, Shandong, Henan, Shanxi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demand for the midwife'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status of the midwife's professional ability; 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from i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should be elaborated.

[Key words] Midwife; Professional ability; Core competence

2016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调查2017年受“全面二孩”影响,中国出生人数超过1 700万,其中二孩数量超过一孩数量。同时,有研究表明30~34岁人群生育二孩的意愿最强烈,而符合二孩政策且有生育意愿的人群则以35~49岁为主[1]。这部分孕产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瘢痕子宫等疾病风险极高,胎儿也易出现早产、畸形等不良出生结局[2]。为孕产妇提供专业助产服务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措施[3]。然而我国目前助产人员从数量、质量、服务能力上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应对“全面二孩”所带来的“生育潮”,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孕产妇需求并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助产士就显得极为重要。该文就国内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进行综述,同时阐述了从中得到的启示及建议,望能为提高我国助产士服务质量提供帮助。

1 我国助产专业起源与发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词典》中将助产士定义为:受过助产专业教育,掌握正常接生、新生儿护理、难产急救和妇幼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从事助产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4]。在古代我国助产工作主要由无专业医学知识的妇女担任,其不受重视,地位也十分低下。1928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开始对助产士的教育、准入标准及行业规范等进行逐步规范,并颁布了《助产士法》;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助产士队伍开始逐渐萎缩,其专业独立性逐渐被弱化;1979—2008年期间,仅1979年一年就颁发了2条文件,分别将助产士归为医疗防疫人员和护士,自此助产士角色定位变得模糊起来;2008年以后助产士则一直从属于护理专业,需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才能上岗[5]。2015年9月,全国8所高校作为试点,开始招收本科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学生,但助产学专业仍从属于护理学专业。2016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助产学开始作为新专业在河北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及遵义医学院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毕业将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这一举措将大力推动我国助产专业发展。

2011年国际助产士联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ICM)对助产士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规定助产士是需要接受正规助产教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得到资质认可,获得注册和(或)合法从业证,在医院、社区和家庭中为妇女的妊娠、分娩及产后提供支持、照护和建议的专业人员[6]。因此一个国家要完善发展助产专业需要重视助产专业教育和助产士资格认定。此外ICM提出的助产专业发展框架中还包括助产士从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行业协会的设立。现观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随于2016年将助产学设为独立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但这批学生目前未进入临床工作,所以临床上仍以中专、高职、大专、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研究生助产士为主。同时,其专属的资格认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也仍未制定,可见我国助产专业仍处于刚刚起步时期。

2 我国医疗机构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的需求

我国医疗机构对助产士的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助产专业技能与基础护理技能”“急危重症处理及配合抢救”“对常见、多发病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孕期宣教”五个方面[7-11]。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机构普遍重视的仍是助产士在医院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而忽视了其在家庭和社区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在我国助产士的日常工作也以单纯的“助产”为主,工作范围主要在医院产房,而产前、产后保健教育则流于形式[12]。助产士没有全程参与孕产期服务,仅间断式提供分娩期服务,忽视了母婴保健的重要性。

然而,在美国助产士与妇产科医生具有同等地位,要求助产士具备独立对家庭、生育中心及分娩后的孕妇提供照护的能力[13]。在英国,要求助产士要具备全程参与孕产期保健的能力,包括孕前检查、分娩期及产后康复指导。助产士的工作地点包括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家庭。在医院产科医生主要对异常分娩的“高危”产妇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低危”孕妇的助产则主要由助产士负责。助产士不仅要能在医院对产妇进行接产,还要能够提供上门接产服务[12]。在澳大利亚,要求助产士在产妇围孕期、围生期及产褥期全程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专业、有效的护理教育、支持和关怀[14]。可以看出在国外助产士不仅要具备助产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为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的能力。

3 我国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

近年来助产士的职业能力建设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提高助产士职业能力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是衡量助产士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2002年,ICM利用其在1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制订了“助产士核心胜任力2002版”,该版本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包括孕前保健知识与技术、孕期保健知识与技术、分娩期保健知识与技术、产后保健知识与技术、新生儿保健知识与技术、公共卫生保健知识与技术6个模块共214个条目[15]。在国内外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的调查研究主要依据该标准。在我国各省市对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国助产士在分娩期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三个方面的核心胜任力得分较高,而在新生儿保健、公共卫生保健和孕前保健三个方面得分较低[16-20],这表明我国助产士的工作范围、职业角色及能力与国际仍存在较大差距。

4 思考

4.1 应加强助产士在孕前及母婴保健工作中的能力

为孕产妇提供专业助产服务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措施。助产士的职业能力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母婴保健水平。目前,在国际上,助产士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地点包括医院、社区和家庭,其提供的服务包括整个孕期、分娩时和分娩后的支持、护理和咨询。而在我国对母婴健康的管理主要依靠医疗技术服务,这种依赖也是导致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只有将助产服务扩大到社区,甚至家庭,将助产士的工作延伸到妇女保健、性健康、生殖健康和儿童保健领域,并为孕产妇提供围孕期和围产期的连续照护,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我国母婴健康水平。为此,我国一些医疗机构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设助产士门诊服务,或是利用社区基础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持续的教育指导,以弥补我国助产服务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助产服务模式的差距。但由于这些机构社会认知度不高、其中的医务工作者能力有限、服务内容有限,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与发展。

4.2 应加强对偏远地区助产士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在我国迄今为止针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的研究均集中在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山西、河南、北京等经济发达省份,而新疆、西藏、云南等边远地区省份则缺乏此类研究。此类地区具有民族多样化、医疗水平欠发达、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特点。因此,在该类地区建设完善的基层孕产服务机构,加强助产士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4.3 应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推动助产专业教育发展

国际助产士联盟在其颁布的助产教育全球标准中强调,该教育标准是为了各国能建立以胜任力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助产教育。可见在助产士培养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是基于实践需求的。在土耳其的本科助产专业教育中要求获得学士学位的助产士在毕业时至少应完成100次产前检查、100名正常产后母婴监护、至少25个宫内节育器应用;参与40次孕期监测、40次正常自然分娩、40次高危妊娠监测;协助完成1~2次臀位分娩[21]。在加拿大助产教育模式也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跟随助产士全程参与助产服务,以强调助产服务的连续性[22]。因此,要想与国际接轨,我国助产士培养也应向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助产教育方向转变,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刚刚起步,仍处于构建专业化学科知识体系的探索阶段[23],故在发展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助产专业教育方面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等.“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社会科学文摘,2016,40(1):87-97.

[2] Laopaiboon M, Lumbiganon P, Intarut N, et al.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a multicountry assessment[J].Bjog,2014,121(s1): 49-56.

[3] UNFPA.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midwifery 2014:a universal pathway, a womans right to health.(2014-06-05).http://unfpa.org/public/home/publications/pid/17601.

[4] 武廣华.中国卫生管理辞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陆虹.助产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从探索性研究到实践性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0-12.

[6] ICM international definition of the midwife[EB/OL].

[7] 叶芬,严松,胡亮亮,等.新计生政策下高职助产人才知识、核心能力与素质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103-105.

[8] 王新,黄美凌,李桂友,等.广州市13家医院助产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7-21.

[9] 陆旭亚,马小琴,何桂娟.浙江省助产士结构与需求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0):784-786.

[10] 朱桐梅,吴丽荣,潘青,等.江苏省助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371-4372.

[11] 华嘉志,王娅茹,霍枚玫,等.陕西省助产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12):1417-1420.

[12] 盛夕曼,马玉龙.中英助产士职业能力及助产教育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4-6.

[13] Lopes SC,Nove A,Hoope-Bender PT,et al.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midwifery education, regulation and association in 73 countries: the baseline for a post-2015 pathway[J].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2016,14(1):37.

[14] 刘晓黎,何国平,陈文俊,等.国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1):873-877.

[15] Loska K,Wiechul'a D, Cebula J. 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Essential Competencies for Basic Midwifery Practice. An update study:2009-2010[J].Midwifery,2011,27(4):399-408.

[16] 张贤,陆虹.北京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462-1465.

[17] 张悦,陆虹,王爱华,等.山东省助产从业人员核心胜任力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17-619.

[18] 窦姗姗,白桦,顾晓乐,等.河南省基层医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3).

[19] 贺利平,张瑛,周芸,等.山西省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12):1394.

[20] 邓美莲,王新,夏华安,等.广州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5-28.

[21] Apay SE, Kanbur A,Ozdemir F,et al. Midwifery education in Turkey[J].Collegium Antropologicum,2012,36(4):1453.

[22] Butler MM, Hutton EK, Mcniven PS. Midwifery education in Canada[J].Midwifery,2016(33):28-30.

[23] 孫瑞阳,侯睿,郝玉芳,等.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48-352.

(收稿日期:2018-06-16)

猜你喜欢
助产士职业能力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助产士门诊VS医生门诊
助产士心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结局及产妇情绪的影响分析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