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乡村学校,努力办好小班化教学

2018-05-10 08:38马桂兰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小班化教学

马桂兰

摘 要: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剧以及家长对更优质教育的渴望,致使农村生源持续减少,这一现状已引起了教育部门的担忧。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在校生数量的持续减少,大班化教学被小班化教学方式所取代。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下,农村学校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成为坚守在农村教学点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从作者在甘肃省定西市乡村学校执教30多年的经验出发,在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小班化教学

一、乡村教育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

陇西县柯寨镇位于陇西县城西约30多公里处。十年前,在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全镇13所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都较为齐全。全镇的乡村小学均具备容纳200名以上学生的办学条件和规模,且生源比较充足,学校每个年级最少也有二三十人。但是,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剧以及家长对城镇更优质教育的渴望,致使农村生源锐减。就作者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柯寨学区为例,截至2017年12月,已经“关门”的乡村小学就有5所,与10年前相比,乡村小学锐减约42%。没有“关门”的乡村小学,由于在校学生数只有几人或几十人,因此,校名也由原来的“某某小学”变成了“某某教学点”。

尽管如此,即使还有1名学生在学校,学校还要正常开课,教师们要正常上班下班。作为乡村学校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面对即将“断片”的生源、空落落的校园和寥寥无几的学生内心也非常彷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对这样的学校归属感很低,难以潜下身心从教,缺失爱校如家的情怀和工作责任心。许多学生家长也是“寡妇心肠”,随时都想把孩子转到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学校去,学校的教学也没有往日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所以散落于农村的“麻雀学校”要不要坚守,该如何坚守,是目前乡村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

回想乡村学校自解放初创办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大力兴办农村学校以来,每一所农村小学不但是一个村庄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农村娃接受最初始教育和转变命运的地方。更是当地老百姓心生敬畏又心向往之的地方。因为乡村学校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娃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1]。以作者执教的乡村小学为例,已有近百位“泥腿子”通过高考的途径,从农村考入大学,从偏远山区走向大城市,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国家干部、企业骨干。究其原因,是乡村的初始教育给他们的前途奠定了基础。

同时,乡村教育已经大力发展几十年,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而这一批批从乡村学校走出来的佼佼者,学成后真正回到农村、献身农村的却较少。乡村教育的最优质、最精华的教育成果被城市“掠夺”,乡村学校资源日益枯竭,这种“断流”近期难以逆转。所以乡村教育并没有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令人欣喜的结果,唯一带来的效果是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进入城市,使得乡村空心化更加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2]。以作者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柯寨镇为例,一部分人通过读大学的方式离开农村,在城市买房,安家落户,其子女也在城市上学,不再回到乡村学校。即使是候鸟式的外出务工人员有了一定经济能力后,也会让孩子到家乡县城、集镇上的学校读书。他们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城镇的教育条件、水平肯定比乡村小学的高。许多家长更是认为,如果再让自家的孩子在乡村学校读书,就是父母没本事,是一件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大失颜面的事情。而且,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家与学校的距离,不再是上学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对于乡村孩子的父母来说,孩子教育的钱,他们愿意花,就是举债也在所不惜。现在仍留在农村上学的娃,基本上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无力进城的极小的一部分。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乡村教育现状下引发的思考

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之下,国家应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振兴农村教育,让那极小的进不了城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乡村小学同样受到优质化的教育[3]。精准脱贫,精准教育,不能因为家庭的贫困在所谓的“麻雀学校”上学而掉了队。下面就作者从农村学校执教三十多年的经验出发,对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惑及优势提出思考。

(一)小班化教学的制约因素

小班化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平行班,很难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和横向考评;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激励效应;专业课教师基本空缺,体、音、美等科目的教学很难规范和形成特色;班级学生少,集体活动难以组织,形不成氛围和气势。上述因素严重制约着小班化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能建立更民主、更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根本是尊重。尤其是小班化学校在“一个都不能少”的现状下,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更严,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亲其师必须放下权威,卸掉服从,让学生从平等的,亲善的心态中走近教师,获取知识,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2.教师要调控和管理好課堂教学

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所以教师尽量把仅有的几个学生都掌控和惠顾在自己的眼神范围内,这样就很轻松的驾驭课堂纪律问题。

3.小班化教学可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只有在人数少的班级里,教师才能像私塾里的先生那样及时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反馈交流,既利于有效教学,更利于有效教育。

4.化教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教师可以更多的走向通道,走近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询问诱导,手把手的示范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重视,这样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面批,要求完成的的手工制作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面改,要求背诵的文章、单词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面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质量。

三、针对小班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教育政策的的适度倾斜

在国家、省、市、县陆续出台《(2015-2020)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形势下,希望继续加大农村教师补贴力度,同时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审上给予更多机会,以鼓励乡村教师在农村乐于从教、终身从教。

(二)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由于农村小班化学校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多,而年级学生人数少,孩子们接触外面世界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的机会少,导致他们合作能力差、表现欲低和竞争意识不强,所以建议主管部门盘活学区范围内的体、音、美教师资源,以更灵活的“走教”方式,让小班化学校的学生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培植学生的阳光心态。

四、总结

乡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虽有办学的难处,但只要静下心来,守住孤独,付出努力,小班化教学就会变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关注每个孩子的“无差生教育”,这种教育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同时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激发出教师的教研灵感和反思水准。促使教师用心研究,大胆探索,科学建构小班化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为乡村教师的未来发展提供实践基地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谢胜.努力破解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局[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118-119.

[2]成秋生.全面推行农村小班化教育 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参考,2007(2):74-75.

[3]张玲.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微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新教育,2015(14):18-19.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小班化教学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