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洁
摘 要 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期望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做出贡献: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正确制订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硬件建设,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 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多媒体;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92-02
1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正确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也称为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以何种方式来进行,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将会以何种形式进行教授,以及其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重如何。与此同时,它还规定了学校应该设置哪些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如何,以及课时如何分配,并对学期、假期进行划分,也全面安排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总体来说,教学计划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及其他教学文件的主体。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无论是从生源来看,还是从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来看,这两种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色。不同的职业院校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也会有不同的侧重,要体现各自的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职业院校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职业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考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拓宽其专业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仍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还不准确,这就影响到了教学计划在设置时偏重理论课而忽视实践教学,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国家和职业院校及时转变了观念,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只是类型不同,并无高下之分,而且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使得职业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观念转变之后,学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正确制订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占教学总课时的比重[1]。
除此之外,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在了解和掌握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趋势的基础上,认真调查研究,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可以以周为单位进行,要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师资、教材、设备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其中师资位于这三个基本条件的首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看教师,因为教师是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通过教师教学,才能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知识最为直接地教授给学生。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对教师资源的优化使用。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它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1998年)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要求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国家之所以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是因为在职业教育中往往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这种弊端。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理安排、优化组合,满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的,职业院校采取多种方法,主要有两种。
1)专、兼职并举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基础理论课由本校专职教师担任,而实践课、实训环节则由校外聘请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任教,以此来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职教师资队伍。
2)增加“双师型”教师在所有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在学校内部,学校引导有条件的教师通过培训、再学习等方式达到“双师”水平或取得“双师”资格;学校通过选派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2]。在学校外部,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从企业招聘合格的专业人才进入学校,加入教师行列,以此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提升教师素质,在师德建设上,培养教师高尚的精神和良好的情操以及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等职业道德;在业务工作上,要“一专多能”,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其他所需知识;在科学研究上,要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探索,进行研究。
3 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教育教学与普通教育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实践教学活动应该在工作现场进行,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理論教学或模拟现场,因为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模拟现场教学,都不是真实的情境,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践教学走出教室,在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生在具有学生这一身份的同时,也具有工人这一身份,他们要像工人一样工作。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原本在学校属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学校不能再对其进行集中的教学与管理,学生要根据企业、工厂的作息制度来进行工作,此时的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也是在工作。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教育,同时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效益。
加强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进入企业,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输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缩短从就业到适应工作岗位再到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更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满意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围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岗位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狠抓实践教学环节,为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培养并输送高素质的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此外,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共同研发教材,开展课题研究,建设教学资源库,将真实的工作过程融入教学案例,为在校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校企合作可以吸收不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与自身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院校文化;在校企合作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对未来不同岗位的工作适应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4 进行教学硬件建设,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是依靠“黑板加粉笔”来进行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很沉闷。这样的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厌烦、疲倦、缺乏创造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创设模拟场景,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信息的刺激,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最终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硬件设施是开展现代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职业院校应该将建设现代化教育设施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给予充足的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奠定基础。此外,也要加强软件平台的建设,“软硬结合,齐头并进”,确保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顺利推广。
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在选用教材时,要注意教材应以培养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导,凸显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请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共同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
5 结语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也是贯穿终身的教育,其内涵已从“职业预备教育”延伸拓展为“职业预备教育和升学预备教育”或“人生预备教育”[3]。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益变化,对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想在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这一特色要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基石。教学质量是任何办学单位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教学质量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必须要提升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儒明,单光庆,王敏.关于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與职业,2009(24):30-31.
[2]韩应奎.提高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EB/OL].http://www.gysjyw.gov.cn/.
[3]李继坤.职业教育内涵探析[J].大学时代,2006(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