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教师主要从丰富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通过朗诵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品味经典,寻找与作者内心的共鸣;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拓宽传统文化学习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情境创设;诗歌诵读;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它体现的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价值观等等。在本文中所讨论的传统文化,对中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道德意识的提高都会产生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渗透传统文化,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真正目的所在,即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借助传统文化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祖国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情境氛围,感知传统文化
个体对于某个新知识的理解和探讨必须依托于某个具体情境,离开了该情境,探究活动便无法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合理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构建合作学习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双方对问题的探讨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参考教学内容、教学设施,这样所创设出来的情境才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欲望。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情境创设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如借助多媒体软件、语言描述、小组讨论等等。
例如,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教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内心情感、价值观有所了解。在课堂引导阶段,教师播放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片段来导入新课,在这首歌悲壮的曲调声中,学生仿佛看到了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感慨三国时期是个战火纷乱的时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时期许多文人骚客都留下了悲壮的史诗,这些史诗引导着后代人不断地探寻。苏轼在赤壁故地重游时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佳作,这首诗传递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首先为这首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学生在这样的基调中学习会对诗歌的意思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教师又采用了朗读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在为学生大致讲解了每个段落的大意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境,感受到该诗歌传递出的旷达乐观的态度,教师鼓励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感受该氛围。比如,“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出的是苏轼的感慨之情,应稍加重读;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速度应当变快,体现感情的提升;等。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学生更加容易感受到诗歌传递出来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传递出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学生也更加轻松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接纳文章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
二、诵读体验经典,感受文化之美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传递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汉语最大特色在于音、形、意的结合,学生从文字读音入手,通过阅读来促进对文章大意的了解,唤起与作者内心的共鸣,这样才能更加透彻地感悟到文章传递出来的思想。不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因为语文基础、人生阅历等差异,加上对文本意思的理解不同,所以对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知体验,文章阅读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齐读、默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朗读教学。
以《将进酒》的诗歌诵读教学为例,这首诗歌所传递出来的是李白豪迈奔放的气概,因此文章的描写节奏明朗、句法多变、内容跌宕起伏、情感复杂多变。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大致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李白借用该诗歌所传递出来的豪迈气概。整首诗歌以七言为主,其间穿插着三言、五言和十言,句式的分配整齐有序,不会让人感觉零乱。整首诗歌的节奏变化较多,时而缓慢、时而加快,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所感知。在这首诗中,长短句交替所展现出来的铿锵有力的诗歌韵律,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李白豪迈的人生态度,因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应当铿锵有力、节奏明朗。
同时,这首诗歌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意象,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思,比如“黄河之水”“白发”“青丝”。这些意象连贯起来有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悲伤—欢乐—豪放—激愤—万古情愁,传递了李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施展余地,只能借酒消愁的悲壮心理,同时也传递出了李白对王权贵族的蔑视。
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逐字逐句地朗诵诗歌,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和价值观,而李白身上具备的不畏王权贵族、淡泊名利的价值理念正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也是学生应当学习的优秀品质。
三、拓展课外活动,亲身践行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所覆盖的范围也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仅仅是文化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因此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依靠课外活动加以辅助。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问题。课外活动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灵活多变的课外授课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语文教学活动也可以借助课外活动这个重要的教学平台,通过开展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创建各种社团的方式来拓展文化知识传播渠道,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传统文化礼仪学习为例,在讲解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后,学生对清朝的文化礼仪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很多学生对古代文化礼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整理不同时期的礼仪资料,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举办礼仪知识的竞赛活动。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既要学习礼仪知识,也负责出题。教師将每个小组出的题目汇总成最终的竞赛题目。通过小组比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了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古代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一篇文章的讲解就让学生了解所有的礼仪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本案例中,教师以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礼仪知识的学习中。
四、结语
中职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下,学生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活动也应从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崔 娇.新时代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45.
[2]于晓霞.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37.
[3]郑伟丽.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