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育校园畅想

2018-04-20 06:30陈春香
教师·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育农村学校

陈春香

摘 要:文章主要从校园是美丽而有文化的地方;教师是专业而有内涵的师长;学生是活泼而文明的天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农村学校美育的蓝图是千千万万农村学生的梦想。美育畅想,让美充满广阔的农村,让美惠及更多的农村学生,让世间的每一个地方不缺乏美。

关键词:农村;美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8-14

美的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使学生从内而外变得有气质、有文化。学校美育要给学生们什么呢?学校应该是美的,学校的主人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应该是美的,学生也应该是美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更关注美育实施的薄弱地区——农村学校。那么农村学校该如何实现美育?

一、校园是美丽而有文化的地方

(1)美来自干净整洁的校园。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且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品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楼不需要多气派,但要洋溢着校园文化气息。用“窗明几净”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地上没有任何污迹,墙壁上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清新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

(2)美来自充满育人功能的墙壁。陶行知说过:“创造艺术之环境。我们要将整个的环境表现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我们要打造艺术化的校容,校园内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墙是师生的展示空间。学校可开辟师生风采宣传墙,让师生以身边的“美”人为榜样。每一面墙都是学习的“书本”,学校可根据校园的活动主题不断更新版面。墙上还应有留言板,供大家写上鉴赏所得。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观察生活,增长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高雅的文化品位也能让教师怡情、放松,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个性得到充分施展。

(3)美来自充满艺术气息的专用馆室。不敢奢望农村学校有如城市学校高规格的舞蹈厅、音乐厅以及陈列着各种名家作品的美术室……只盼望着有一间独立的,有着浓浓学科艺术氛围的音乐室、书法室等专用馆室。馆室设施齐全,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且有专人管理、有专职教师执教,满足学生的艺术追求。

(4)美来自充满浓郁书香气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农村的学生缺乏阅读,在美丽的校园里,书香气是不能缺的。畅想馆室里有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课程改革丛书……同时,读书场所随处可见,成为师生“流动的阅览室”。师生的课余时间,伴着悠扬的音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5)美体现在拥有充满温馨人情味的家长学校。人是社会人,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如果没有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参与,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获不到完美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的人都懂得的一门科学——无论教师或家长都应当懂得它。”农村学校之所以起点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美育的实施,也需要家长参与。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把家长分组,分别组织学校的领导团队或最有经验的教师为他们讲课,可利用家长模范宣讲,还可邀请专家为家长培训,把美育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携手教育好下一代。

二、教师是专业而有内涵的师长

(1)美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当前农村教师受编制的限制,在学校里是“万金油”。懂点简笔画就教美术,声音好听就教音乐,这样教师的综合水平虽比以前的代课教师好很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懂一点”的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艺术学科的教学。虽可以加强师资培训,但美育不是知识教育,是素养的熏陶,艺术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农村学校开展美育应该建设一支专业的、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师资队伍,这是美育的前提。

(2)美的教师应该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本身是学生的审美客体,教师要在学生审美客体和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搭起一座桥梁,将学生带入审美的情境中去。教师自身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心中应该爱美,并不断提高自己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自身的美的魅力来育人,用真、善、美的品格润泽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3)美的教师是美育教学中的能工巧匠,且能“经营”好一个课堂,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兼演员,给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应让学生们在这一方小空间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特长。

(4)美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的工作应该富有创新。“有眼界,才会有境界。”农村学校也应坚持开放办学,经常性地让教师参加学习与培训,与时代接轨,感受时代的气息。

三、学生是活泼而文明的天使

(1)美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文明習惯。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首先,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止,却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其次,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当今,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个别地区恶劣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从身边做起,教育学生维护身边的环境卫生。最后,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向上、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勤奋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好习惯,益终身。”学校应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是学生们终身受益的人生财富。

(2)美的学生应该阳光灿烂、充满青春活力。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是多元的生命个体。学校应顺多元发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并让其从中体会到乐趣、自信。学校开设了各种美育课程;还有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影视等兴趣班;举办了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学生乐于各攻所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要学生有兴趣,其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他们才会成为活泼向上的美丽天使。

(3)学校应在美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美,如在艺术节、影视节、书画节等活动中为学生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会听,在静静的倾听中培养审美情趣;他们会演,在你说我唱中感受美的意义;他们会画,在涂涂画画中书写美的理想……活动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下育人,是一种崇高的育人境界。特长的展示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才会成为活泼向上的校园小天使。

国家的美育之梦是美好的,教育本身是公平的,农村学生一样也爱“美”。走向农村,努力创建“美丽”校园,培养“美丽”教师,塑造“美丽”学生。让美育之花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绽放,让世间的每一个地方不缺乏美。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许 峰.走进学生的心里 做学生的朋友[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5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美育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