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燕玲
摘要:幼儿课程游戏开展要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提出的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区域活动课程,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首先分析了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师、幼儿园以及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了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发展,不仅包括儿童的认知能力,还有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家长的教养方式不正确,只注重才能的培养,还有的由于幼儿出现家庭变故或者缺乏关爱等因素的存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在所难免。在幼儿教育发展中,要重视大班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行为中作用,让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等形成合力,共同矫正幼儿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区域活动概述
所谓区域活动,就是在明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在幼儿园中创设教学环境,让幼儿在所创设的环境中活动,提高其交际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大班区域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材料,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材料与方式,让幼儿爱上集体活动。
2、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区域活动来说,需要结合幼儿的自身实际开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区域环境,加上相应的活动材料,设置跟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生活情境。大班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要模式,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与场地等,通过自己探索周边的环境来完成活动的开展,获取活动经验,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让幼儿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大班幼儿园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也是跟小伙伴、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大班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强的探索和交流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便会开始注重自己的行为方式。除此之外,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大班幼儿自身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同伴也会对此关注,而且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会把好的习惯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取得不错的成效。
3、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跟刚入园的小朋友不一样,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接受了两年多的教育,开始懂得一些道理,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环境和方式,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参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大班开展区域活动更为方便。但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要从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三个方面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3.1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大班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为幼儿提供最真实的生活状况,重视活动开展中的每一个环节,抓住机会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大班区域活动有四部分组成:准备、活动、整理以及总结。每个环节的地位都非常重要,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是完整的区域活动。在大班区域活动开展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先给幼儿介绍活动的内容、需要用到的材料,让幼儿熟悉活动的环境,明确活动的规则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告诉幼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尽快进去活动准备的状态。幼儿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学会自主选择。第二个阶段是活动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幼儿参与活动学习的阶段,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让幼儿能够按照激动的规则去活动,避免出现不良行为。一旦幼儿遇到困難或者跟其他幼儿发生了冲突,教师要进行帮助,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明白跟小伙伴的相处之道。在第三个整理阶段,在区域活动开展结束之后,要告诉幼儿参与到材料的整理中去,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还能提高其劳动技能,培养其负责、爱劳动的行为习惯。第四个阶段是总结阶段,幼儿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区域活动的经验,用正确的语言去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活动行为,学会从其他人身上找优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幼儿教育要求能够充分的利用各项有效的教育资源,不断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对于幼儿园来说,要重视大班区域活动的开展,确保时间安排得当,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作用的发挥。要经常对幼儿教师进行区域活动开展方面的培训,在开展大班区域活动的时候,让幼儿教师集合在一起,集思广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区域活动的看法,共同设计出的区域活动主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考虑其具体的接受能力,以幼儿实际作为出发点。要认清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白他们的想法与要求,根据其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权利,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可以在日常区域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具备执行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像安排两名教师共同开展“我是交通指挥员”的区域活动,一名教师辅导,一名教师巡视,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从环境布置上迎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再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幼儿正确的接人待物的方式,培养幼儿的专注性。
3.3大班区域活动中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在开展幼儿家长工作的时候,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教师都要把家长看作是开展区域活动,矫正幼儿不良行为的合作者,及时了解家长的看法,建立一种平等与合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事实上,幼儿是有差别的,幼儿家长同样也存在差别,这点甚至比孩子之间的差别更显而易见。但是,尽管家长之间有差别,每个家长却都有一个心愿就是教育好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打心底的希望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关注自己的孩子,即便这个孩子存在不良行为。一部分幼儿教师在给家长反馈孩子的活动的表现的时候,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优点、缺点一股脑的说给家长听,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可能会无形中伤害到家长,或许家长担忧的并不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幼儿教师对自己孩子犯的错误的态度。因此,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一起开展大班区域活动,增加幼儿们的合作与学习,帮助幼儿们建立平等、宽容以及礼让的和谐关系。比如,而在开展“超市购物”的游戏的时候,幼儿会觉得购物很简单,大家争着抢着去结账,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就会乱作一团,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参与进来提醒幼儿回想平时在超市购物的情形,让幼儿模仿超市工作人员的语态,自觉排队,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规则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是区域活动开展的主体,教师不能全程指挥,但是也不能就此放任不管,要在旁边进行观察和指导,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记录,了解每个幼儿的参与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干预和指导。由于每一个幼儿的个性、认知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都不一样,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会依照自己的个性来表现自我。所以,教师要对班级中的每个幼儿的状况都有所了解,善于看到幼儿的闪光点。有计划的帮助幼儿探索他眼中的世界,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提高他们对外界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秦月红.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J].学周刊,2016(11).
[2]王滨.新时期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J].幼儿教育.2016(03).
[3]刘闯,杨丽珠.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