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琼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立足“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提出“工学结合”方向,强调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指明了高职英语教学方向。
第一,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从“工学结合”出发,面向社会、学生完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满足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时代性是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具体考虑的元素。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与交流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在此背景下,学生若要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必须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化基础学习认知,实现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第二,提升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共生性。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等调整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情境。客观地看,高职英语教学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通过合理改造、系统化和创新,确保教学实现理想效果。
第三,高职教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包含和诠释的职业色彩,尤其是在职业2035计划影响下,只有立足职业应用诉求,创新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对于“工学结合”这一背景来说,要求将具体的教学与社会应用相结合,这就必须创新与完善高职英语教学。
当前职业教育虽然实现了提升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未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职业需要之中。因此,必须将就业诉求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通过模拟就业环境,以及融入具体的职业实践,加深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英语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思维,在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多样化协调。当然,必须坚持将职业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在具体的教学中,丰富完善教学素材。
高职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时,要充分注重以学生培养为主体,提高其综合能力,尤其是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表达,凸显应用色彩,同时融入必要的文化色彩,有效构建“工学结合”才培养机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前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此,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是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发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调查显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报关、翻译、商务信息处理等工作,应结合用人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开发设计,迎合社会的人才需求。
第一,课程开发设计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编制英语课程时,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在保证理论教学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口语、听力等方面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课程内容融入一定的商务知识。高职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的实践人才,除了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商务礼仪、商务文书等知识,所以要将这些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英语语言素质培养等诸多内涵相结合,尤其是通过模拟实践环节,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感知到教学中传递的内容和要求等等。对于高职英语本身而言,就是职业应用与教学技能充分融合的学科教学。
结合“工学结合”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目前,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新式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项目式教学法,可综合利用校企资源优势组织设计一个与专业课程相关的项目,并成立项目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校企人员分管负责一些具体工作,学生担任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模拟项目实施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学习、锻炼,不断增强专业技能。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具体的工作环节、内容,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进而锻炼专业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项目实施过程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企业参与人员仅提供技术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进行项目实施,以免影响学生技能培养。
除了创新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创设专业特色课程,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开发特色课程前先进行前期调研,成立调研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教师、企业人员等,深入工作一线了解行业需求,获得最真实的市场信息。然后,以调研结果为依据进行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有的放矢地制定相适应的特色课程,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同时,跟踪评价特色课程实施过程,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确保特色课程教学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用人需求。
定岗实训是“工学结合”的主要特点之一,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定岗实训中,更好地掌握专业能力。在以往的定岗实训中,学生往往接触不到重要的岗位,无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自身的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学生能力、经验不足,若企业将学生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可能降低工作的高效性,甚至影响工作的正常运作,所以实习学生一般被安排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岗位上,即使参与了顶岗实训,岗位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锻炼。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出面协调,注重宣传教育,加深企业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企业在人才素质提升中的重大使命,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活动。
第二,学校持续深化“工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共同办学,使企业愿意提供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真正培养从业的综合能力。如,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翻译、物流、销售、跟单、礼仪、文秘、船务等岗位人才。
评价考核是衡量校企合作质量和学生定岗实习效果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评价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其中专业技能提升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前,学校统一测试学生的能力并记录在案,待学生结束定岗实习归校后,按照实习前测试内容再一次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两次测试的结果,评估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能力变化。同时,针对其中提升明显的项目展开走访调研,总结有益经验,为接下来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调整提供有力依据。当然,对于提升不明显的项目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避免人才培养中重复同样问题。
评价考核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总结工作与查找问题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发现人才培养与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也能以此为依据调整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英语教学应当注重评价考核,借此不断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内涵驱动下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表达,更为关键的是,文化为英语的表达提供了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当前职业教育机制成熟的今天,培养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文化的融入是关键。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学可以融入和应用的素材更加全面、丰富。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的融入。
“工学结合”是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可以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高职英语从理论知识夯实、专业技能培养、定岗实习、评价考核等方面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丰富具体教学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从而实现教学创新发展。
:
[1]张瑞珏.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
[2]李怡玲.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5(12).
[3]孙爱武.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3).
[4]韦名忠,龚永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途径探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