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8-03-13 12:30王伟
求知导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以生为本

王伟

摘 要:學校特色建设是我国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特色学校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个性特质,具有独特性、智慧性和社会认同性等特征,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为特色而特色”的扭曲现象。对此,文章作者认为应冷静思考,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及路径进行理性分析。

关键词:学校特色;以生为本;路径重构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简介:王 伟(1978—),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学校特色建设的现状

1.学校特色建设的功利性和模糊性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中小学急功近利,把学校短期内的活动或者某项成绩与学校特色建设混为一谈。在特色建设中,往往理念还没被师生认可和内化,学校就急于用文字大肆宣传,而实际上只是做了文字游戏、办了几次活动、挂了五花八门的宣传标语而已,特色建设的根本价值并没有体现,更没有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学校特色建设“被架空”

学校特色建设需要从理念、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构建,然后聚集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去成就它。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学校把特色建设当成领导层、小范围圈子里的活动,有的凭借校长个人“拍脑袋”搞特色,有的用有特长的孩子的成绩装点门面,突击、片面发展个别学生的特长,用来支撑整个学校的门面,但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就很难拓展和深化,而特色学校也只会成为校长一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本质意义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其最终落点在于学校找到自我、分析自我、建设自我、成就自我,最终成为独特的存在,达到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育人目的。

尽管不同的学校在理念、目标、课程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最终育人的指向从未改变,均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特色建设的高质量完成,实际是对最大限度满足需要的一种回应。不仅满足人的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而且着眼于学校发展的持续内驱力,更是从狭义的教育走向“大教育”的契机。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路径重构

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后峰西小学(以下简称后峰西小学)为例进行学校特色建设路径探究。2012 年9 月起,后峰西小学根据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不够自信但热爱运动这一现状,确立了以足球为特色领军项目,打造绿茵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先后研发绿茵课程、锻造绿茵教师、开展绿茵活动、做好绿茵评价等,以绿茵文化为引领,围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润彩底色的办学宗旨,致力培养“勇于出彩”的学生,锻造“主动出彩”的教师,努力实现“润彩生命,砥砺峰行”的办学目标。

后峰西小学的特色学校建设虽然在国家课程方面还有更多探索的空间,但是其建设路径很具有代表性。以后峰西小学的特色建设路径来看,其给予的指向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以生为本,遵循规律

学校特色打造不仅是建设,更是育人。后峰西小学的学校特色在拥有一流的绿茵场地的基础上,结合外来务工子女不够自信这一学情,从课程、师资、德育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学生发展,最终达成“绿茵精神”的文化内核的认同与内化。因此,学校特色建设并非自上而下的搭建,更在于自下而上的延展与 内化。

2.凝聚内力,培育内核文化

学校文化源于全体师生在实践中内化于心的价值准则,它若有若无却能成为学校改革的内驱力。以后峰西小学为例,它以绿茵足球场地为起点,在学生的发展中不断提炼绿茵的内涵,同时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学校特色建设中去,这样逐层渗透,润物无声,却力量无穷。

3.从实际出发,打造“真”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要杜绝“假大空”,要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办学的过去(历史积淀)、现在(现有条件)和未来(机遇与挑战)的实际,分析学校师生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学校本身所处的环境。

中小学特色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探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校有计划性地投入、全体师生积极地参与、多方的有效配合,学校特色建设将助推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建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以生为本
学校的社会水平与改进模型
博古通今集精粹 传扬文化开新境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基于办学理念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探讨
让书香飘满校园 让墨宝点亮人生